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共享价值观
【答案】宏观交换网络不仅包括人际互动,还包括群体和组织间的交往,不仅包括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还包括间接的、时空间隔较大的交往过程。因此,对于复杂的宏观交换网络来说,共享价值观的调节作用明显加大了。在微观人际互动层次上那种基于对具体互动对象回报概率的认知而产生的“社会吸引”已远远不足以维持那种复杂的交换关系,而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内化的共享价值观是建立超越人际互动的交换网络的先决条件。
共享价值观包括一套为参与交换各方共同接受的统一的社会标准,它使得各方能够以同样的情景定义进入交换关系。根据这套情景定义,人们可以预先掌握各种交换关系中社会公认的报酬期待、互惠标准、回报价值以及公平准则。由于共享价值观提供了一致性的文化背景,减少了宏观交往过程中的隔阂、误会等不确定因素,从而促进和调节着宏观层次(群体、组织、社区等)上的交换过程。
2. 社会
【答案】社会是一种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式,它的本质是一种观念的机械的形成物,表现为一种相互陌生的生活共同体。在这里,人们的联系是建立在目的、利益及以此为条件的人们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基于自由与理智的思考。表现形式是诸如股份公司、大城市、民族国家以及整个市民经济社会和正在展开的工业社会,它们是基于常规、政策、公众舆论和特殊利益的联系。
3. 结构制约性
【答案】结构制约性是指,社会结构的既成状态,即各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结构制约力量,它规定着一个社会的结构变异度即功能替代的可能范围,同时决定着对各替代项目的选择。人们不能仅仅根据“结构制约性”进行先验的推导,这一概念只是提供了指导经验研究的总原则,对具体社会的功能选择现象的解释必须依赖于细致的经验研究。
4. 印象管理理论(戈夫曼)
【答案】印象管理,是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即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过程。或者说当人们观察他们时,他们应如何表现自己。戈夫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理想化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等。
5. 观察法
【答案】孔德认为,观察法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把在实证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他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大类,与之相应的观察分别称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
6. 理性选择论
【答案】该理论早期曾经受到多数社会学家的批评,近年来随着经济学取得的成功,又受到社会学界的注意。理性选择论学者在努力克服其不足,开始向宏观理论靠拢。当代理性选择论者甚至尝试构建所谓博弈马克思主义。
7. 南斯拉夫社会学
【答案】南斯拉夫社会学是指集通常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范畴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社会理论或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一支。因此,在南斯拉夫社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国民教育中相当普及。南斯拉夫社会学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真正大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其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关于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的大讨论; ②社会学的学科化和制度化的历程:③社会学的全面发展时期。
8. 社会集团
【答案】社会集团,它的理想类型是“联合体”。滕尼斯强调指出,对于联合体来说,最本质的东西是团体的组织形式而不是团体所确定的目的。联合体的出现,是因为众多的个体都具有建立联合体的意志和愿望,以便使他们的目的和意志通过确定的形式加以表达。联合体的组织形式是按照规章秩序建立的。联合体组织集中体现其成员的意志,同时根据多数成员同意的原则,对各种事务作出决定。
二、简答题
9. 简述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主要思想。
【答案】符号互动论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60-70年代曾盛行一时,至今仍是有很大影响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布鲁默是重要代表人物,他着重于互动过程与解释过程,注意意义发展与改变的方式。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主要包括:互动的解释过程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 符号互动论的三大基本前提; 互动的结构与过程;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原则等几个部分。
(1)互动的解释过程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
符号互动论强调人类行动充满了解释和意义。布鲁默认为在非符号互动中,人们彼此直接对姿势或行动做出反应; 在符号互动中,人们彼此理解姿势,并在理解过程所获得的意义的基础上行
动。
(2)符号互动论的三大基本前提
①个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他对事物赋予的意义为基础的;
②个人对事物赋予的意义产生于互动过程之中;
③个人对事物赋予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通过自我解释过程得到修正。
从布鲁默有关三大基本前提的内容看,他主要强调的是人类的互动产生于个人所处的情境。与米德一样,布鲁默认为社会在个人间的互动中不断改变着。从他关于结构与过程的论述中,可以认识如何从具有自我个人的分析转向群体的分析,怎样从米德的“社会行动”转变为布鲁默的“共同行动”。
(3)互动的结构与过程
布鲁默关于结构的观点强调了两点:
①有些社会结构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们参与了解释过程以及随共同行动而来的意义的过程; ②社会互动不是角色互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角色会影响行动,但行动不是角色的产物。
(4)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原则
①理论建构的方法,布鲁默的理论建构方法,是非实证的。布鲁默主张走向经验性的社会。 ②敏感性概念,“敏感性概念”提供了“何者相关”的一般感觉,使调查者可以灵活地追随变动中的经验世界,并在未知领域中摸索和选择一条开拓之路。
③归纳法,在归纳性理论中,一般性命题是从观察具体的互动情境中抽象出来的。理论与经验事实得到了重新的结合。
④调查方法,布鲁默为符号互动论制定了两种调查方式:探索和检验。
⑤定性分析,从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的质的方面进行分析就是定性分析方法。
10.模式变量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它的理论功能是什么?
【答案】(1)基本内容
帕森斯认为,行动者在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五个方面的抉择,即解决必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个方面可能的抉择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中。这些可供抉择的五对范畴被帕森斯称为“模式变量”,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确定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且,由于行动总是在特定的系统之中发生,因此也可以把它们作为刻画系统的结构特征一一制度化的角色关系一一的基本变量。
①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一抉择涉及互动过程中特定行动标准的适用范围。区分这对范畴的决定性因素是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性标准是否受团体界限的影响。在这一抉择中如果选择了普遍性,意味着行动者在同任何其他人的互动中都遵循同样的规范性标准; 而选择特殊性则意味着行动者因人而异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标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是普遍性的例子,母子关系则反映了特殊性。
②扩散性与专一性。这一抉择涉及互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宽窄和清晰程度。如果相互之间的义务是狭窄的并被明确限定,就意味着选择了专一性,其特征是提出要求的一方有证明这项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