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三步走”,全面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要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同样,没有建设的理论,也就没有建设的实践。从《共产党宣言》拉开工人运动的新时代的序幕开始,社会主义从理论变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歌猛进”的强劲发展势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已走过了70多个春秋。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从国际范围来看,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曲折,处在了一个发展的低潮阶段。先是东欧、继之前苏联的剧烈演变,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最终落下为标志,甚至可以说,这种低潮已经走到了谷底。发生如此剧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教训又是什么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理论落后于实践。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社会主义蓬勃发展,“风景这边独好”,也正是由于有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做科学指南。因此,在国际共运暂处低潮之际,研究和探讨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不仅对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且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发展,是个内涵极度其丰富,外延十分广阔的范畴。就其普遍意义而言,它泛指全面的社会进步和整体的社会变迁;若从其特定含义考察,则专指“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即不发达社会向发达社会转换的进程、状态和结果,又称之为后发展、赶超型国家的现代化。本文所论及的发展观无疑是指特定意义上的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尚且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由低级社会状态向高级社会状态转型,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跃迁,由“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发展为“真”的社会主义,即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探索的理论成果。它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南,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了前途和道路。 笔者试图在理论界研究的现有基础上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探讨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本文正是这种尝试的初步成果。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近两万字左右,全面论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这就是:㈠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㈡发展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客观要求:1、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2、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由之路;3、发展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㈢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1发展是解决中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2、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昭示;3、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现状的客观需要;4、发展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首先,发展是解决刑事犯罪问题,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其次,“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第三、发展是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前提。㈣发展是和平和发展的“时代的要求”。 第二部分,共计两万多字,系统论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即:㈠发展道路论:1、走自己的路,即①“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②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但不把书本当教条;③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不照搬别国模式;2、走社会主义之路,即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其核心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㈡发展阶段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确立了立足点和出发点。㈢全面发展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㈣发展战略论:1、战略目标和步骤,即“三步走”;2、战略重点,即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其中教育和科学是关键;3、战略措施,即①“台阶论”;②“部分先富”带动共同富裕。㈤发展动力论:1、“坚持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2、精神动力,主要有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②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及现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③传统的革命精神及今天的“ 64字创业精神”;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⑤亿万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宏伟力量。㈥发展条件论:1、“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包括①政局稳定;②政策稳定。2、“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为此,必须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即①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努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④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⑤积极发展与外国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㈦发展保障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保证和领导力量。 第三部分,计一万五千字左右,阐明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鲜明特点及其重大意义,这就是:㈠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具有如下鲜明特点,即1、浓烈的时代性;2、深刻的人民性;3、强烈的实践性;4、独到的创新性;5、明显的整体性。㈡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为,1、它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它为当代发展学的研究提供了典范;3、它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发展理论的文化超越;4、它初步回答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和较量中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5、它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而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展示了前景。 结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原苏东社会主义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某一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决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身的死亡。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不仅将继续存在,并且将迈过低谷走向复兴和发展。当然,21世纪的社会主义决不会是原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的复活,而是以各种更符合社会主义本质,更符合时代精神,更符合各国各自的国情的实现形式存在和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正是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一种成功的崭新模式,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前途和方向。可以相信,“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近年来,学术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这一热点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力求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第一、系统地研究。本文全方位地探讨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科学依据、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及其重大意义等,克服了以往研究的片面性;第二、独到地研究。首先,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作了独到的概括,这就是:发展道路论、发展阶段论、全面发展论、发展战略论、发展动力论、发展条件论、发展保障论。其次,在论及每方面的内容时又有独到的理解。譬如,将“发展道路论”分为三个层次,即走自己的路,走社会主义之路,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又譬如,在论及“发展动力论”时,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分为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两个方面,并构建了精神动力系统的内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