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萎不长的主要机制是() 冲任亏损。 气血不足以荣养其胎。 过食寒凉生冷之品。 脾肾不足。 劳倦过度。
冠周炎的病因是(). 因智齿萌出最晚。 冠周龈瓣与牙冠之间的盲袋易堆积食物及细菌。 颌骨长度不足。 下颌智齿发育异常。 邻牙牙周炎。
关于铜蓝蛋白(C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在肝细胞中,铜与α2球蛋白牢固结合而成,具有氧化酶活性,呈深蓝色故名。 正常人CP值为0.26~0.36g/L,Wilson病患者显著降低,甚至为零。 血清CP降低是诊断Wilson病的重要依据,且其降低情况与病情、病程、及驱铜效果密切相关。 血清CP含量与血清氧化酶活性强弱成正比,测定铜氧化酶活性可间接反映血清CP含量。 血清CP降低还可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活肝、某些吸收不良综合征、蛋白热量不足性营养不良等。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常见连续多代发病家族史。 基因定位于13q14~21,很可能编码一种与金属转运有关的P型ATP酶。 90%以上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P)明显减少,而肝内前铜蓝蛋白正常,所以CP合成障碍是本病最基本的遗传缺陷。 由于铜不能与铜结合蛋白结合,过量铜沉积于肝、脑、等组织而致病。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电解质可发生哪些变化() 高钾。 高磷。 低钙。 低钠。 低镁。
患者男性,30岁,工人,餐后1小时突发上腹部剧痛,很快扩散至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病3小时后来院就诊。体检:血压16/9kPa(120/70mmHg),腹平,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上腹及中上腹为甚,肝浊音界不清,肠鸣音微弱根据以上检查结果与分析,此例患者的首先治疗方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