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915细胞生物学[专业学位]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线期
【答案】双线期是指在第一减数分裂前期,继粗线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重组阶段结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仅留几处相互联系,四分体结构变得清晰可见。在双线期可见染色体交叉。
2. 电子传递链
【答案】电子传递链是一系列电子载体按对电子亲和力逐渐升高的顺序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所有组成成分都嵌合于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类囊体膜或其他生物膜中,而且按顺序分段组成分离的复合物,在复合物内各载体成分的物理排列也符合电子流动的方向。其中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是伴随着营养物质的氧化放能,又称呼吸链。
3.
原位杂交
【答案】原位杂交是指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碱基互补配对)确定特殊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
4.
光系统
【答案】进行光吸收的功能单位称为光系统,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每一个光系统含有两个主要成分:捕光复合物和光反应中心复合物。光系统中的光吸收色素的功能像是一种天线,
将捕获的光能传递给中心的一对叶绿素
由叶绿素激发一个电子,并进入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
5. 着丝点微管。
【答案】着丝点微管又称动粒微管或染色体微管,是从着丝点与一个极相连的微管。
6. microspectrophotometry
【答案】microspectrophotometry 的中文意思是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是指将显微镜技术与分光光度计结合起来的技术。它以物质分子的光吸收、荧光发射和光反射特性作为测定基础,可用来分析生物样品细微结构中的化学成分,同时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
7.
亲核蛋白
【答案】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具有核定位信号。
8. regeneration
【答案】regeneration 的中文名称是再生。再生是指生物体的整体活器官受外力作用发生创伤而部分丢失,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与功能上相同的结构过程,即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的过程。广义的再生可包括细胞水平、组织与器官水平及个体水平的再生,但一般再生是指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的过程。
9.
透明质酸
【答案】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糖胺聚糖,是増殖细胞和迁移细胞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尤其在早期胚胎中含量特别丰富。
10.
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
【答案】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是指是用激光作为荧光的激发光,首先通过显微装置对样品的不同层面进行扫描获得二维荧光影像,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每一个图层的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而获得细胞的三维图像的一种显微技术。每一个图层的二维影像都相对比较清晰,是因为它采用了物镜和聚光镜共焦点的技术,使被选择的焦面发出的荧光聚焦成像,而焦面以外的漫射光被小孔阻挡,不能达到检测器成像。
11.
有丝分裂
【答案】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基本方式,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及其他物质如蛋白等复制了的细胞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真核生物细胞在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等丝状结构的同时发生复杂的核内变化。
12.
再生
【答案】
再生一般是指生物体缺失部分后重建过程,广义的再生可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与器官水平及整体水平的再生。
13.分子开关
【答案】分子开关是指通过激活机制或失活机制精确控制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级联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可分为两类:一类分子开关蛋白的活性由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控制,蛋白激酶使之磷酸化而开放,蛋白磷酸酯酶使之去磷酸化而关闭,许多由可逆磷酸化控制的开关蛋白是蛋白激酶本身;另一类分子开关蛋白是GTP 结合蛋白,结合GTP 而活化,结合GDP 而失活。
14
.
【答案】的中文译名是类囊体,是叶绿体内部由单位膜封闭形成的扁平小囊,由内
合酶,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主要场所。膜发展而来,
膜上含有光合电子传递链和
15.
核型
【答案】
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它具有种属特异性。进行核型分析对于探讨人类遗传疾病的机制、物种亲缘关系与进化、远缘杂种的鉴定有重要的意义。
二、简答题
16.什么是蛋白质感染因子(prion )?
【答案】(1)蛋白质感染因子的定义
蛋白质感染因子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它可引起同类蛋白质发生构象改变,从而使变异蛋白数量増多,在细胞中积累,引起细胞病变,所以又称朊病毒,即蛋白质病毒。
(2)蛋白质感染因子的特性
其特性包括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和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要小,它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干扰作用。
(3)蛋白质感染因子的威胁
蛋白质感染因子可以导致人类和家畜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退化性病变如羊瘙痒病、疯牛病,最终不治而亡。
17.简述发现海胆周期蛋白B 的实验过程。
【答案】发现海胆周期蛋白B 的实验过程如下:
(1)以TimHunt 为代表的科学家以海胆卵为实验材料,对细胞周期进行深入研究。1983年,他们报道在海胆卵细胞中存在两种特殊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的含量随细胞周期进程变化而变化,一般在细胞间期内积累,在细胞分裂期内消失,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中又重复这一消长过程。因此他们将这两种蛋白质命名为周期蛋白(cyclin )。
(2)这些周期蛋白很快被分离和克隆出来,并被证明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人类等各种真核生物中。
(3)用柱层析从蛙卵中纯化MPF 之后,
蛋白B 是MPF 的一种成分。
18.试比较染色体着丝粒与着丝点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着丝粒与着丝点的区别
①着丝粒是指位于染色体主缢痕部位的染色质。
②着丝点即动粒,在主缢痕处两个染色单体的外侧表面部位的特殊结构,它与染色体微管接触,是微管蛋白的组织中心。在电镜下,动粒为一个圆盘状结构,分内、中、外三层。
(2)着丝粒与着丝点的联系
着丝点(动粒)是附着于着丝粒上的一种特殊结构,动粒的外侧主要用于纺锤体微管附着,
实验室合作,证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