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变法通议》

【答案】《变法通议》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梁启超发表的宣传变法维新的政论集。1896年,梁启超陆续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主要内容有: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变法通议》系统全面地宣扬了维新变法主张。

2. 国联调查团

【答案】国联调查团是1932年1月21日国际联盟为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而成立的组织。团长为英国人李顿,又称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2月来华,1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这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真相,但宣称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以武力侵犯中国边境,而是为了对付赤色危险;主张在中国东北实行高度自治,承认日本的特殊利益。

3. 《中外纪闻》

【答案】《中外纪闻》是清末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第一份报纸。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双日刊。随着变法思想的传播,《万国公报》不久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中外纪闻》在北京的一部分官员和士大夫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896年停刊。

4. “中体西用”

【答案】“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由张之洞提出,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也一度成为清朝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的思想武器,目的是鼓励人们学习西方,反对顽固守旧。主要内容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的同时,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律例、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 些措施。

5. 康有为

【答案】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失败后出逃日本。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6. 资源委员会

【答案】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统制工矿企业的主要机关,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1日成立,从事调查研究各种国防经济资源及相应的开发建设工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上,资源委员会统制了钨、锑的生产和出口。购买工业机械设备,并兴办了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制造厂等工矿企业。抗战爆发后,负责主持工矿企业的内迁,并购储大量战略物资。抗战期间,在后方创办厂矿百余个,大量生产后方急需的产品,缓和了物资紧缺的危机;同时对外输出大量钨、锑、锡等矿产品,换回军火和重要物资,并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为坚持抗战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该会接收日伪的主要工矿企业,在东北、台湾和关内各地设立中国石油公司、华北钢铁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成为国营生产事业专管机构,进入全盛时期。此后,由于国民党扩大内战,致使其在战后大规模发展工矿事业的计划破产。新中国成立后,资源委员会在大陆的各厂矿为中央人民政府接收,其职工及专家大多留在大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2年,台湾当局宣布撤销资源委员会。

7. 校场口血案

【答案】校场口血案是指1946年2月10日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校场口发动了的一起残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血案,目的为破坏政协决议、坚持独裁内战、践踏人民民主权利。这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镇压人民民主运动制造的血案。在政协会议开会的第二天,重庆各界23个团体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每日在沧白堂举行演讲会,邀请政协代表演讲。国民党当局针对协进会的演讲,多次派特务、流氓到会场侮辱、殴打参加会议的报告人和参加群众;打伤演讲的政协代表郭沫若、张东荪等人,制造了“沧白堂事件”。1946年2月,重庆各界在校场口广场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会议开始时,国民党预伏的特务一拥而上大打出手,打伤主席李公朴,主席团成员马寅初、章乃器及新闻记者6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校场口血案”。

8. 洋务运动

【答案】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兴办近代企业,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和近代工业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运动分为两个阶段:70年代以前,以官办为主,兴办了马尾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等军事工业,并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70年代起,为维持军事企业,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企业,采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开办了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1885年后,洋务派控制海军衙门,建立北洋海军,并创办了一些工矿企业。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二、论述题

9.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1)不同之处: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而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发动群众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广泛地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广泛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和农民结成工农联盟,并且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革命的结果和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最终失败,其前途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其前途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⑤革命所属的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原因:

①从革命范畴来看,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从革命的领导者来看,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同时,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③从革命的彻底性来看,五四运动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性,之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将是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的革命道路。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

【答案】(1)前者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它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凡属中国抗日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而后者是上述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2)前者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而后者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

(3)合作方式不同:前者的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后者的国共两党是党内合作。

(4)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基本上都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有军队和政权。

(5)前者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后者中充满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