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881新闻传播学综合二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事实在论证中的作用。

【答案】事实在论证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择真实的事实

①如果评论所列举的事实不存在或是虚假的,那么,这个评论也经不起检验。如果新闻评论中用了假事实,那么,以此事实推出来的道理也站不住脚。

②在新闻评论的论证中,对所举事实一定要审慎:要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要认真核查事实报道的出处。

(2)选择新鲜的事实

新闻评论的新,除要求文章的观点新外,评论所依赖的事实也应该尽量的新鲜。新鲜的事实本身即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由此引发的评论,能更好地感染、说服和引导受众。

(3)选择典型的事实

一般而言,新闻评论中的典型事实选择可考虑以下几点:

①时代性,即该事例的运用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特点,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②针对性,即该事实的运用既能反映该类事物的现状,又能促进该类事物的改变和促进它的发展。

③独特性,即该事例是其他场合所没有或很少见到的。

④新闻性,即该事例是最近出现的事物,与评论写作的时间即离较短。

(4)选择变化中的事实

①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新闻评论也需要根据变化了的事实发表意见,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样的评论才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

②选择变化中的事实,要求评论员一定要关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件和这个事件发展的趋势,深刻认识事件中隐藏的本质及规律性的东西。在某些情况下,作者还需要作一些超前预测,这些分析和判断都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

2. 张季莺写社评有哪些绝招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张季莺写社评颇有以下绝招值得我们借鉴:

(1)不管编辑工作多么繁杂,环境多么喧闹,他都能全神贯注写稿子;

(2)看完大样写社评,写稿能长能短,视位置多少而定,且让人看不出勉强缩短或拉长的痕迹;

(3)思路清晰,一挥而就,常常写一段付排一段。最后打出小样再作润色;

(4)知识丰富,触类旁通,记忆过人。妙笔生花,时有警句妙语。

伟人周恩来曾说:做总编辑,要像张季莺那样,有优哉游哉的气概,如腾龙飞虎,游刃有余。1955年接见香港爱国报刊评论家、大公报社社长费彝民时,周恩来也曾谈及张季莺和《大公报》,指出:“《大公报》有三件事值得称赞”,“第一,《大公报》是爱国的; 第二,是坚决抗日的; 第三,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不少记者”。这是对《大公报》所做出的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3. 什么是论点?

【答案】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它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论点是经过提炼和浓缩的观念、思想,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周密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4. 简要陈述一下我国报刊上杂文的发展历程。

【答案】我国报刊上的杂文,是随着副刊的产生而出现的。

(1)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些报刊的副刊还设有《杂文》、《杂感》等栏目。那时的杂文虽然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文不完全一样,但也是包罗万象,说古论今,面向现实,笔锋比较犀利。特别是革命派报刊上的杂文,对当时的帝国主义侵略者、封建势力、保皇党人和媚外卖国的官吏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讽刺,发挥了有力的战斗作用。

(2)“五四”运动前后,杂文这种战斗的文体,在报刊上运用得更加普遍。如《新青年》的《随感录》、《湘江评论》的《放言》、《政治周报》的《反攻》、《向导》的《寸铁》等。都是杂文专栏。

(3)建国以后,革命作家的杂文继承了战斗杂文的传统,对有害的事物迅即给以讽刺或抨击,对新生的进步的事物给以热情支持和歌颂,成为新型的文艺性政论。

5. 简述立意的过程。

【答案】立意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①人们的思维都是由对一定的具体事物和过程的接触,从而形成一定的感觉、体验和认识的。新闻评论的立意,一般而言离不开新闻事实。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必须首先要掌握所评论的事实,其次是对掌握的事实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推理。

②评论写作需要感情,但是,这里需要更多的是对已经掌握的感性材料的判断、分析和推理。只有完成了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才可能产生好的立意,也才可能写出有见地的新闻评论来。

(2)由个别事实到一般概念

①新闻报道是对某一个具体事实的描述或对一些具体事实描述的综合。这些都是对新闻报道

的一般要求。新闻评论离不开新闻事实,这是它赖以生存的前提。

②新闻评论不是对某一个具体事实的总结和评点,它需要在对一个或一些具体事实进行高度概括后,提炼出对这一类事物的判断和推理。

③新闻评论的立意,要以事实为基础,同时又要跳出对具体事实的依赖,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这是评论立意的基本规律。

④在立意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两点:不能就事论事,继续重复事实,没有给人以更深刻的道理; 不能完全离开事实,使所进行的推理与本事实毫无关系。

(3)由隐性蕴藏到显性公开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有形意见的表达,它是将要说的道理直接表达出来。新闻评论必须将作者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观念和意见完整而有条理地阐述清楚。一篇评论要让读者去揣摩、去猜测(有时还可能产生歧义),这至少不是一篇好评论。

6. 在评论工作者的五个要素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个? 请用1000字左右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如下:

“视野开阔,知识渊博”

一一杂家的智能新闻评论工作搞得好不好,评论的质量高不高,关键的‘条,取决于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如何。评论工作者要有比较全面、扎实、广博的知识,新闻界的老前辈邓拓同志就是一个榜样。他博览群书,学精才广,无论写新闻报道还是撰写社论、短文,都“笔走龙蛇’夕,游刃有余。论历史,他是有名的明清史专家,18岁在卜海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同盟,23岁发表专著《中国救荒史》建国后又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和中国历史研究所的学术委员。论新闻,他25岁任《晋察冀日报》社长,30多岁任《人民日报》社长,写过上百万字的社论,是著名的政论家,担任过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论文学艺术,他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又是有造诣的书法家、鉴赏家。1961年,他为《北京晚报》撰写150余篇《燕山夜话》短文,几乎是天文地理、占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

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是一个评论工作者必备的素养。一篇好评论,是同善于运用知识积累分不开的。实践表明,具有丰富知识的评论员比只有浅陋知识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会有更多的生发、激情和文采,写出的评论文章也就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大凡政论家都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的。王安石“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六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家夫女工,无所不问”,所以他的文章才能传诸后世。英国著名哲人培根说得好:“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评论工作者就需要通过广博的阅读,像蜜蜂采百花那样酿蜜,那样吸取知识,使自己充实、敏捷、精确、明智、巧慧、精细、深沉、庄重、善辩。

新闻评论涉及各行各业、各类问题,要求评论工作者对文、史、哲、经、法、教、科专门知识都懂一点,要成为一个杂家,知识储备多多益善。评论员的知识领域越宽广,其发展的潜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