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答案】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有区别于其他空间组织的特征。经济区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

从组织的角度看,经济区内的经济活动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即区内的经济活动是属于某一类的经济活动,并且它所依赖的主要资源和要素的基础相似; 或者,经济区内的经济活动具有群体性,即它们依据经济上、技术上的联系而组成经济系统。所以,经济区在组织卜是一个整体,有着自己的边界,是区域经济中相对独立的组织单位。

(2)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

经济区具有比较明确的空间边界,但是,如同所有的地理边界一样,经济区的空间边界也呈现出过渡性,而不是一条绝对的界线。就同类同层次的经济区而言,一个经济区在某一时间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具有排他性,即不可能有另外一个性质和层次相同的经济区与它共享这个空间。

(3)对外联系的开放性

从对外联系的角度看,经济区是开放的经济系统。其内部经济活动的存在和变化时刻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经济区也在对外的联系中扩散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的地位。正是开放性的作用,经济区才获得了来自外部的支持和推动,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4)组合上的层次性

从经济区的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个经济区所占据的地理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经济区有大小之分,这是其经济活动规模和空间规模的反映。就同类经济区而言,从空间的纵向看,经济区可以分成若干层次,且上下从属或包含,反映出它们之间在规模、经济活动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和纵向联系; 从空间的横向看,每个层次又有若干个规模大体相当、各具特色、具有横向经济联系的经济区。

2. 试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分离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经济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目标,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运费成本以及交通便利程度都成为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1)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一般可以认为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 而站场费则一般同运输距离无关,仅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减少站场费和线路运行费均可起到减少运费的作用。除非改变供给地或消费地,供给地与消

费地的空间距离一般很难改变,但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可以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费就随之不同。以水路、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例,站场成本一般是水路高于铁路,铁路高于公路; 但就线路运行成本而言,则是公路高于铁路,铁路高于水路。

(2)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交通便捷程度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也必须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越便利。但是,并不是交通网密度大的地方交通就一定便利,衡量交通便捷程度还要考虑到交通网的结构,即要综合考虑连结度和通达度指标。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通常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地理可进入性。区域的绝对地理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但是随着交通条件的变化,其相对地理位置会发生变化,可达性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3. 区域管制有哪些特点?

【答案】区域管制具有如下特点:

(1)区域管制是要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2)区域管制是要通过区域发展中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在内的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3)区域管制需要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4. 试述最小运费原理、劳动费指向原理、集聚指向原理及最小费用区位原则。

【答案】(1)最小运费原理

最小运费原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

①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②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③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2)劳动费指向原理(运费指向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①劳动费指向原理内涵

劳动费指向原理将劳动力成本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其对运费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考察运费与劳动力成本和为最小是的区位。它使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决定劳动力成本指向的两个条件:

a. 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通过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劳动系数来衡量;

b. 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②韦伯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思路

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力成本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由此增加的运费。即低廉劳动力成本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比由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费增加额大时,劳动力成本指向就占主导地位。

(3)集聚指向原理(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基础上的集聚指向论)

①集聚指向原理的内涵

集聚指向原理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力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使得运费指向与劳动力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②集聚的分类

集聚又可分为纯粹集聚和偶然集聚。

a. 纯粹集聚是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

b. 偶然集聚是由诸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而带来的工业集中。

③韦伯集聚指向论的思路:当集聚节约额大于因运费(或劳动力成本)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时,便产生集聚。还提出加工系数的概念,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较高的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较小。

(4)最小费用区位原则

①原料指数(M i )>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②原料指数(M i )<1(或区位重量<2)时,下厂区位在消费地;

③原料指数(M i )=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二、论述题

5. 试述区域创新网路的特征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1)区域创新网络的含义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集聚在某个区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2)区域创新网络的特征

①系统性

系统性体现在各种创新主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互动的,创新资源可以在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多向的流动,从而使创新网络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

②开放性

开放性体现在各种创新主体的联系并不局限在本地,它们不断地与外部发生相互的作用。 ③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其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数量、规模、相互联系的方式和格局等都在发生着变化。 ④非中心性或者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