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兰州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2. 叶芝的“面具”理论

【答案】叶芝的“面具”理论是叶芝艺术创作和认识世界、理解自我的重要手段。他认为,人的智能再创造是外部命运的对立面,“而我所谓的‘面具’是出自其内在本质的一切的情感的对立面。”面具是情感的再创造,即反自我。叶芝认为自我只有找到且自觉地模仿反自我,人格才有可能发展完善,而且在此过程中才会有所创造。“假如我们不能想象自己与自己不同,尝试充当那第二自我的话,我们就不能给自己强加一条戒律,虽然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接受一套。因此主动的品德与被动接受一种规则不同,是做戏似的、有意识的表演、戴着面具。”

3. 俳句

【答案】俳句是日本古代重要的诗歌样式之一,也是日本文学最短小的诗歌形式。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在中古后期发展起来。俳句以三句十七音组成,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故又称十七音诗。按照规定,其中一般有一个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音韵上具有自然悦耳的特征。它善于以短小的形式表达诗人瞬间的感受,多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语言含蓄凝练,风格淡雅闲寂。最有名的俳句诗人是松尾芭蕉,他因不断发展创新而被称为“俳圣”。

4. 但丁的《论俗语》

【答案】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5. “长河小说”

【答案】“长河小说”是20世纪初欧洲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的深入和发展。“长河小说”得名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在这部小说第7卷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看来,《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是一条长河。”长河小说以多卷本的方式,或者通过一个人的经历,或者通过一两个家庭的变迁,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长河小说的代表之作,此外,《悲惨世界》、《人间喜剧》、《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等都可算作长河小说,它们线条清晰,具有长河那样一气呵成绵延万里的特点。

6. 《旧约》

【答案】《旧约》是犹太教圣经,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其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7. 超现实主义

【答案】超现实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派别之一。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超现实。它源于达达主义,最先兴起于法国,之后逐步发展到世界各地。超现实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对视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其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8. 《抒情歌谣集》

【答案】《抒情歌谣集》是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歌合集。但其中柯勒律的诗仅有三首。这部问世之初遭到苛评的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悟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 在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二、简答题

9. 怎样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声部”小说?

【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艺术非常独特,在对其小说展开研究的基础上,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将其小说称为“多声部”小说,也称为“复调小说”。

(1)“复调小说,,1929年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诸问题》中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旧框框,“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类型——复调型的艺术思维”,作家在小说中提供了多种声音,多种音调,使得小说具备了一种新的风格。在这种“复调小说”中,作家主观意志和观念不再占据着中心位置,这种特征如同音乐中的“复调音乐”,即乐曲的若干组成旋律同时进行,不分主次,每个声部相对独立又彼此合作。

(2)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复调性

①从描写的对象来看,人物性格、故事不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思想的论辩、不同观念的较量成为其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之一,不同观念在小说中形成了互相对话的关系。

②从小说的人物描写来看,人物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其历史遭遇和命运归宿,而在于他们所坚持、表达的观念意识,人物的思想具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不受作家思想的支配,不是表达作家世界观的工具。从人物形象的主体性来看,人物形象之间关系平等,人物形象跟作家也处于平等地位。

③从叙述上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颠覆了作家对作品叙述的权威掌控,而让主人公获得了独立存在的地位和空间,作品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大大加强。这就使一般小说中由作者进行的主观叙述更多地转入到主人公叙述视线,使通常的作者叙述变成了主人公的叙述和对话内容相对独立的展示,由此,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其意识相对变成客体,而以往的客体则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

(3)“复调理论”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提出,不仅提升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创作价值,而且也是其在理论方面进行的一种创新性贡献,崭新地阐述了文学、艺术和世界中难以统一的矛盾与现象。但是,作为理论家的巴赫金在对文学文本展开研究并深化为理论的过程中,也疏漏了文本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阐释清楚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文本中复调如何与作家的创作思想、价值观统一的问题。此外,过多从形式角度强调复调,也难以恰当回答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价值追求与作品复调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10.简述《毛猿》的现代主义特点。

【答案】《毛猿》是美国著名作家奥尼尔的主要作品,掐写了一个名叫杨克的邮船锅炉工的悲剧人生。人的异化、追求及精神幻灭是这部作品的主题,其现代主义特点表现为:

(1)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扬克是美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代表,他的遭遇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扬克开始时自以为了不起地自我肯定,是建筑在一种自我误解之上。他误认为自己是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力量的代表,因而否定资产阶级,也否定“社会主义的救世军”。其实真正代表资本主义物质力量的是资产阶级。扬克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除了被奴役被支配,创造财富供他人享乐外,在现代西方社会根本无立足之地,他等于甚至低于毛猿。通过杨克的悲剧,揭示了现存资本主义的不合理,人的卑贱,作品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2)揭示人类在现代社会遭遇的异化

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虽在征服自然界方面卓见成效,却又为人造自然所困扼。人更大程度地丧失了自我支配能力,人被异化成了物的奴隶,成了非人、机器: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异化为统治人、与人敌对的力量。剧中,扬克及工人们机械地工作着,处于领导地位的资产阶级也是木偶般地动作着。人与人之间疏远、隔膜,相互对立。人孤独而空虚。人与大自然失去了昔目的和谐,又陷于新的不安宁中。这就是现代人,就是他们的可悲境遇。作者将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