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613土地信息系统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空间数据标准
【答案】空间数据标准是指空间数据的名称、代码、分类编码、数据类型、精度、单位、格式等的标准形式。每个地理信息系统都必须具有相应的空间数据标准
2. 栅格数据结构
【答案】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3.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 GIS)
【答案】OpenGIS 其目标是制定一个规范,使得应用系统开发者可以在单一的环境和单一的工作流中,使用分布于网上的任何地理数据和地理处理。它致力于消除地理信息应用之间以及地理应用与其它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藩篱,建立一个无“边界”的、分布的、基于构件的地理数据互操作环境,与传统的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相比,基于该规范的GIS 软件将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可移植性、开放性、互操作性和易用性。
4. 时空数据库
【答案】时空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随时间变化,其空间位置和/或范围也发生变化的时空对象的数据库系统,时空索引技术是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5. 地理信息流
【答案】地理信息流是指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最后到应用领域。
6. 信息
【答案】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7. 等值线
【答案】等值线是指在地图上通过表示一种现象的数量指标的一此等值点的曲线。等值线法
宜用于表示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现象,并说明这种现象在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或强度。)
8. 投影转换
【答案】投影转换是从一种地图投影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其实质是建立两平面场之间及
邻域双向连续点的一对应的关系。
9. 地理信息
【答案】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10.空间数据压缩
【答案】空间数据压缩即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S 中抽出一个子集A ,这个自己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二、简答题
11.试解释缓冲区分析和叠合分析的概念,并举例说明这两种空间分析方法的用途。
【答案】(1)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2)空间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实体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在矢量缓冲区中,可分为基于点特征的缓冲区、基于线特征的缓冲区和基于面特征的缓冲区。空间缓冲区分析是指在点、线、面的周围自动建立的一定宽度的多边形区域或带状区。
(3)空间叠合分析应用于查询和建模问题,也可以很有效的解决插值问题。空间缓冲区分析应用于某一主题对象对邻近对象有一定辐射强度和影响强度的区域。
12.地理信息元数据是什么,包括什么?
【答案】(1)元数据的概念
元数据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空间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2)元数据包括:
数据仓库结构的描述; 数据集的位置和内容:源数据和它们的内容、数据分割、数据提取。
13.设有5各顶点v 1, v 2.v 3, v 4和v 5,相互间通路如图1所示。图中边上所标的数字为该边距离(km )请用“Dijkstra 算法”计算从v 1到v 5的最短路径。
图
1
【答案】(1)以v 1为起点,图1的邻接矩阵为:
(2)选择一个节点使得它是当前求得的一条从起始点出发的最短路径的终点。设S 为已经找到的从起始点出发的最短路径的终点的集合,V 为所有终点的集合。
(3)修改从起始点出发到集合V-S 中的任一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对于集合V-S 中的某一顶
,则点,如果从起始点直接到它的长度(不经过其他顶点)大于其他可行线路(可绕行其他顶点)
将起始点到该店的距离改为所有可能中的最小数值。
(4)重复(2)(3)步骤,求得从v 1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是依路径长度递增的序列。 (5)Dijkstra 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所以,v 1到v 5的最短路径为:v l -v 4-v 3-v 5,长度为60。
14.根据空间数据库的管理模式,简述通用的数据库模型中哪些适用于空间数据管理。并说明文件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哪些异同点。
【答案】(1)适用于空间数据管理的通用数据库模型
①关系模型
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 ②层次模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