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5中外新闻史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世界新闻报(英国)
【答案】《世界新闻报》创办于1843年,是一份星期日报纸,1969年易主澳大利亚报业主鲁伯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 )。集中报道1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使得该报得到了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记者对被绑架小女孩米莉·道勒手机语音信箱进行窃听,并私自删除了其中的部分留言,十扰了警方破案的视线,最终导致道勒没有被及时营救而遇害。《世界新闻报》的窃听行为引起公众的不满与愤怒,在各方压力之下,不得不于2011年7月停刊,默多克在英国的传媒帝国遭遇滑铁卢。《世界新闻报》的停刊引发了人们对新闻从业者伦理底线的追问,不能伤害普通人的个人隐私被再一次强调。
2. 《巴西日报》
【答案】《巴西日报》是1891年作家鲁道夫·丹塔斯等4人在里约热内卢创办的葡文报纸。政治性较强,版面严肃,国际新闻较多,调查性报道对社会黑暗面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特稿和评论很受欢迎,向大众介绍优秀的艺术和娱乐节目,影视评论颇具权威性。
日出对开30至40版,星期日100版以上,还仿照《纽约时报》星期日出图片新闻和色彩鲜艳的《巴西日报周刊》,发行量约为17万份,是仅次于《圣保罗州报》的巴西第二大报,首页刊登分类广告,在世界大报中较为独特。该报也有通讯社,并经营广播电台。
3. 印度报业托拉斯
【答案】印度报业托拉斯简称印报托,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其前身是1910年建立的印度联合通讯社,1919年被路透社收买,成为其附属机构。印度独立后,印报托接替了印度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在印度的业务,于1949年2月正式发稿。该社是印度报业老板合股企业,凡采用它的消息的印度报刊、电台、电视台,均可购买该社的股票,但股东不分红。印报托总部在孟买,在国内有50多个分社,在巴林、北京、科伦坡、达卡、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吉降坡、伦敦、莫斯科、联合国等处派有记者,订有路透社、法新社的新闻,与共同社、南通社、波通社、德新社交换新闻。
4. “炉边谈话”(FiresideChatsofFranklinD.Roosevelt )
【答案】“炉边谈话”(FiresideChatsofFranklinD.Roosevelt )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
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一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主任哈里·布彻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于是就此定名。此后,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罗斯福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5. 《回声报》
【答案】《回声报》原名《出口回声报》,1908年由斯克雷兄弟创办。《回声报》是法国的一家具有相当权威性的经济日报,能比较完整地提供法国财政经济方面的消息。该报是西方国家经济类主要报纸之一,经济新闻和文章占全报(广告除外)篇幅80%以上,内容涉及国内外工农业、科技、金融等几乎所有经济部门。主要读者对象为企业主和工商业管理人员。
6. 拉美特稿社
【答案】拉美特稿社又称拉丁美洲特种新闻社,1983年10月在墨西哥城成立,由9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共同组建。该社试图以自己的、拉丁主义的和不带政治偏见的观点,来报道拉丁美洲的发展成就及地区一体化问题,以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7. 《祖国纪事》
【答案】《祖国纪事》是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该刊是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前期由安·克拉耶夫斯基发行,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栏目,积极宣传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同保守派作斗争。后别林斯基同克拉耶夫斯基在政治观点上发生了分歧,转到《同时代人》杂志工作,《祖国纪事》的战斗性有所减弱。1848年以后,在沙皇政府出版监督委员会的严密管制下,该杂志逐渐带有了学院派色彩。1868年转入涅克拉索夫之手,重新发扬民主主义的革命传统,抨击专制制度,支持农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因而多次受到出版检察机关的迫害和查封,1884年被迫停刊。
8. “付费墙”
【答案】“付费墙”(PayWalls ),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它是在传统报业的衰落下,许多新闻提供商建立的网上付费模式。建立付费墙的目的就在于将不订阅报纸的潜在读者挡在墙外,并且产生了质量更高的网上收益和更高的每千次点击(CPM )费率。自2009年5月12日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在所有面向手机平台的读报软件中,英国的《卫报》是第一家实施收费的。该报在iPhone 和ipodtouch 的读报软件下载已超过10万次。自2009年12月14日起《卫报》开始向iPhone 手机用户推出收费订报服务,每月收费2.39英镑。
9. “自我互动”理论
【答案】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自我互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在此过程中,人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动。布鲁默认为,“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自我互动”理论说明,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人内传播是现实社会传播关系的反映,通过自我互动或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10.“掏粪运动”
【答案】“掏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的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是该运动中的经典之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掏粪运动”逐渐衰落。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和谩骂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了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1.《论出版自由》
【答案】《论出版自由》是英国大诗人、思想家约翰·弥尔顿的一本政论小册子。1644年,弥尔顿因出版书籍引起国会愤怒,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借机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随后,弥尔顿未经书刊检察机构的同意将演讲词印刷出来,这就是著名的《论出版自由》。其主要观点包括: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 “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论出版自由》是人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奠定了保障现代新闻事业顺畅发展的出版自由思想的第一块基石,提出的“出版自由”是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口号。
12.VOA
【答案】VOA 是美国之音(V oiceOfAmerica )的简称。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喉舌,也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广播电台。该台于1942年创立,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起初是反法西斯德语电台,后增加多种语言,二战后转为反共电台; 1953年起归美国新闻署领导,总部在华盛顿; 70年代以后逐渐改变对外宣传策略,内容趋于广泛,体现美国政界的主流倾向。如今在继承传统广播方式的同时,VOA 己经开始用Email 的方式向人们发送新闻,同时开办网络广播和卫星电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