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36中外美术史[专业学位]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马家窑文化

【答案】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彩陶纹饰各具特点,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2. 缂丝

【答案】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它是用绕以不同色丝的各种小梭,根据花纹要求分块进行缀织,其纬丝不横贯全幅,因而俗称“通经断纬”。缂丝的色彩可以自由变化,丰富多彩; 由于是断纬单织,所以织幅很薄,并且具有双面效果; 又因为纬丝起头处不相连接,花纹轮廓产生空断,如同镂刻一样,故又称刻丝。缂丝在宋代的发展最大。

3. 海上画派

【答案】海上画派,国画画派之一,又称“海派”,或“沪派”,一般是指发生于19世纪中叶一20世纪初期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张熊、朱熊、任熊为代表。任熊、任薰兄弟及其学生任颐又并称“海上三任”。晚期“海派”则以吴昌硕为巨璧。“海派”善于把诗、书、画、印一体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4. 秦兵马俑

【答案】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有机组成部分,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兵马俑于1974年一1976年被发现,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崇尚写实,手法严谨; 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总体布局上利用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秦兵马俑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5. 以形写神

【答案】“以形写神”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其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且“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6. 白描

【答案】白描是一种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是一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由宋代李公麟所创。在白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以不着色彩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而著称。白描既精密严谨又注重格法技巧,包含人文士大夫的审美情致。这一单纯洗练,朴素优美的艺术形式丰富了民族绘画的技巧。

7. 清六家

【答案】清六家指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犟、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并非一个画派,却都强调临古,特别是推崇元人。以精熟的技巧,领导画坛,左右时风,被视为当时画坛的正统派。

8. 《步辇图》

【答案】《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贞观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谊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 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深才大略和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9. 景泰蓝

【答案】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的独特工艺品。这项工艺于明代景泰年间最盛,而且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其特点在于形、饰、色的结合,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称为国宝“京”粹。

10.马远

【答案】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效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传世作品有《踏歌图》《梅石溪鬼图》《寒江独钓》《水图》等。

二、简答题

11.山水画的精神和功能是什么?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1)山水画的精神

①它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常长的长卷。

②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 ③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功能

①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山水画的目的在于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不但要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物象,还要用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国土家园的感情。

②山水画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表现了山水画中的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

③解决“君子”仄烦世俗事物而又留恋功名的矛盾,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这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的,他认为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山石林泉胜景是“君子”所向往的,但他们不愿因渴慕自然风光而远离君、亲,面对山水画就可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充分领略自然山水的美,用观画代替欣赏自然真景。

12.简述五代时期花鸟画风格中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答案】“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出自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评价的是五代、北宋花鸟画的两大画家,即南唐徐熙和西蜀黄筌的绘画风格。

(1)黄筌是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擅长花竹翎毛,亦能画佛道、人物、山水,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黄筌继承了唐代花鸟画的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交融,几不见勾勒笔迹,情态生动逼真。因他长期供奉内廷,所画多为珍禽瑞鸟,奇花异石,画风工整富丽,反映了宫廷的欣赏趣味,被宋人称为“黄家富贵”。今有《写生珍禽图》传世。

(2)徐熙是五代南唐的杰出画家,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他的画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色晕谈细碎为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其作品,“意出古人之外”而创立了“清新洒脱”的风格,被来人称为“徐熙野逸”。代表画作有《玉堂富贵图》、《雪竹图》等。

13.原始陶器的造型与成型方法的关系。

【答案】中国原始彩陶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拼接。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