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综合复试之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密集型
【答案】
土地密集型它是指需要占用或使用大量土地资源,依靠土地要素生产的产业。土地资源密集型行业一般集中于初级产业,如粮食生产行业或畜牧业。土地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产量同土地投入量成正比。所以,凡产品成本中土地消耗比重大、必须依靠土地资源进行生产的产品,一般称为土地密集型产品。
2. 贸易自由化
【答案】贸易自由化是指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在货物、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要逐步实现自由化,即各成员方保证履行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乌拉圭回合和以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的协议与协定,逐步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方面的准入度。
3. 比较优势
【答案】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 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答案】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第二阶段的主要措施。1988年2月,
,开始了全面推行承包经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改革问题的规定》
营责任制。其主要内容包括:
(1)由各地方政府以及全国性外贸总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补贴额度,承包基数三年不变;
(2)取消原有使用外汇控制指标,凡地方、部门和企业按规定所取得的留成外汇,允许自由使用,并开放外汇调剂市场;
(3)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除统一经营、联合经营的二十一种出口商品保留双轨制外,其他出口商品改为单轨制,即由各地直接向中央承担计划,大部分商品均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进出口;
(4)在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行业进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
5. 重商主义
【答案】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被称为贸易平衡论。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6. 古典贸易模型
【答案】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其关键假设都为: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
;不考虑需求。 场;固定的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
不同的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型认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绝对不同,即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而比较优势贸易模型认为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相对不同,即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7. 滑准税
【答案】滑准税是一种与进口商品价格成反向关系的关税计征方法,即进口商品价格越高其进口关税税率越低,而价格越低税率越高。
8. 国家安全
【答案】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作为政治权力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它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广义的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隐蔽战线等方面,狭义的国家安全仅指隐蔽战线安全。
二、思考题
9. 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答案】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增长快于初级产品,国际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改战前初级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制造品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贸易比重下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日益优化。
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的比重下降,资本货物所占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比重增长。
(2)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人们收入不断提高,在主要耐用消费品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战后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即“北北贸易”为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増长最快,而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矿产和原料等初级产品的“南北贸易”相对缩减,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支配地位,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4)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战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合作越来越多,其中最多的是自由贸易区,包括欧洲自由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等。合作程度稍高的有关税同盟、共同市场以及经济同盟,如欧盟。几乎所有的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参加了一个或数个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区域性或局部性自由贸易发展迅速。
总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1世纪初的五十多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革命、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日益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20世纪以来的主要趋势。
10.—个完全竞争的小国经济中有两个行业:工业制成品M 与粮食F , 价格分别为数分别为为试证明:
(1)一种要素的增加必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増加,而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下降。即求证的增加引起F 产量增加,M 产量下降;的增加引起M 产量増加,F 产量下降。
—种产品价格的增加必使该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价格增加,(2)而使另一种要素价格下降。即求证的增加引起资本价格(R )增加,劳动力价格(W )下降;的增加引起劳动力价格增加,资本价格下降(提示:W 与R 可以由本题内生地决定,而不像价格那样事先外生给定)。
【答案】(1)先求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
对部门有
对F 部门有 生产技术给定不变。社会总劳动量为与生产函总资本量
由规模报酬不变可得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不变,从而可以求出经济中的要素总需求,再由要素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可列出方程①与②;再由完全竞争市场得出利润为零有方程③与④。用M 表示M 部门的总产量,用F 表示F 部门的总产量,方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