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922管理与运筹学基础之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何谓团队沟通? 何谓组织间沟通? 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和组织间沟通?

【答案】(1)团队沟通是指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组织间沟通是组织之间如何加强有利于实现各自组织目标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

(2)在高度竞争的全球环境中,组织应用团队解决复杂问题。团队的沟通结构既影响团队绩效又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对于简单问题,可通过集权沟通网络进行解决; 当团队活动复杂而且难度大时,所有成员都应该在一种分权的结构中共享信息,以便解决问题。团队需要在各个方向上自由沟通。应该鼓励团队成员彼此间讨论问题,员工的大量时间应该投放于信息加工。但是,执行常规任务的团队沟通可以是集权式的,在处理信息上的时间不宜太多。

组织间沟通的重要基础,一般不是建立市场交易关系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而是建立相互信任的互惠关系。如果沟通的主要目标是有关践约和履约的问题,那组织间的关系就会走向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进而失去组织间沟通的本来意义。在经济活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的背景中,组织间沟通,尤其对互联网领域的企业而言,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指出:“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他们凭借创新,将变化看作是开创另一个企业或服务的机遇。……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他们还应该了解成功创新的原理,并加以应用。”请你评价上述观点。

【答案】创造过程得出的结果需要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或工作方法就是创新。

(1)创新的重要意义

①创新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首先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社会关系也日益复杂,每位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就无法应付新形势的挑战,也就无法完成肩负的任务。创新已经成为管理者成功的关键因素。

②创新是为适应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或全局的调整。任何社会系统都是一个由众多要素构成的,与外部不断发生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动态、开放的非平衡系统。而系统的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这些变化必然会对系统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系统内部某个或某些要素在特定时期的变化必然要求或引起系统内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从而对系统原有的目标、活动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系统若不及时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则可能被变化的环境所淘汰或为改变了的内部要素所不容。这种为适应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便是管理的创新职能。

③创新的作用在于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系统的社会存在是以社会的接受为前提的,而社会之所以允许某个系统存在,是因为该系统提供了社会需要的某种贡献; 系统要向社会提供这种贡献,则必须首先以一定的方式从社会中取得某些资源并加以组合。系统向社会的索取(投入资源)

,系统能够向社会提供的贡献与社会需要的贡献越是吻越是小于它向社会提供的贡献(有效产出)

合,则系统的生命力就越旺盛,其寿命周期也越有可能延长。孕育期、初生期的系统限于自身的能力和对社会的了解,提供社会所需贡献的能力总是有限的。随着系统的成长和成熟,它与社会的互相认识不断加深,所能提供的贡献与社会需要的贡献便倾向和谐; 而一旦系统不能跟上社会的变化,其产品或服务不再被社会需要,或内部的资源转换功能退化,系统向社会的索取超过对社会的贡献,则系统会逐步地被社会所抛弃,趋向消亡。

由此可以看出,系统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系统贡献的需要程度和系统本身的奉献能力,而系统的贡献能力又取决于系统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系统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要提高系统的生命力,扩展系统的生命周期,就必须使系统提高内部的这些能力,并通过系统本身的工作增强社会对系统贡献的需要程度。由于社会的需要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向系统供应的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也在不断改变,系统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变化,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则可能难以被社会允许继续存在。系统不断改变或调整取得和组合资源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这正是创新的主要内涵和作用。

综上所述,创新是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活动,对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创新的来源

创新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系列不同的机会。这些机会可能是企业刻意寻求的,也可能是企业无意中发现,但发现后立即有意识地加以利用。美国学者德鲁克把诱发企业创新的这些不同因素归纳成七种不同的创新来源。

①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经营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出乎预料的结果:企业苦苦追求基础业务的发展,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结果却是这种业务令人遗憾地不断萎缩; 与之相反,企业对于另一些业务虽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其却悄无声息地迅速发展。不论是意外的成功,还是意外的失败,都有可能是向企业昭示着某种机会,企业必须对之加以仔细的分析和论证。

②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当企业对外部经营环境或内部经营条件的假设与现实相冲突,或当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与理想状况不相一致时,便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这种不协调既可能是已经发生了的某种变化的结果,亦可能是某种将要发生的变化的征兆。同意外事件一样,不论是已经发生的还是将要发生的变化,都可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一种机会。因此,企业必须仔细观察不协调的存在,分析出现不协调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组织技术创新。

③过程改进的需要。意外事件与不协调是从企业与外部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过程改进的需要则与企业内部的工作(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有关。由这种需要引发的创新是对现已存在的过程(特别是工艺过程)进行改善,失除原有的某个薄弱环节,代之以利用新知识、新技术重新设计的新下艺、新方法,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由于这种创新通常是存在己久,所以一旦采用,人们常会有一种理该如此或早该如此的感觉。因而可能迅速被组织所接受,

并很快成为一种通行的标准。

④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是在一定的行业结构和市场结构条件下经营的,行业结构主要指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相对规模和竞争力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业集中或分散度,市场结构主要与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有关。这些结构既是行业内或市场内各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制约着这些企业的活动。行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一旦出现了变化,企业必须迅速对之作出反应,在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诸方面组织创新和调整。否则就有可能影响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甚至带来经营上的灾难,引发企业的生存危机。如果企业及时应变,那么这种结构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将是众多的创新机会。所以,企业一旦意识到产业或市场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就应迅速分析这种变化对企业经营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企业经营应该朝什么方向调整。

⑤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作为企业经营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作为企业产品的最终用户,人口的数量及其构成确定了市场的结构及其规模。鉴于此,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契机。

⑥观念的改变。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念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消费态度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决定一种具体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因此,消费者观念上的改变影响着不同产品的市场销路,也为企业提供着不同的创新机会。

⑦新知识的产生。有人把人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称为知识经济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知识的利用、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将目前的时代称作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新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一种新知识的出现将为企业创新提供异常丰富的机会,在各种创新类型中,以新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是最为企业重视和欢迎的。但同时,无论在创新所需时间、失败的概率或成功的可能性预期上,还是在对企业家的挑战程度上,这种创新也是最为变化莫测、难以驾驭的。

企业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创新,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目的,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不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

(3)创新是指将创造过程的结果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和操作方法,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和培育创新。因此,一个成功的组织必须激发和培育创新,必须将创新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取得成功。激发和培育组织创新可从以下三个变量进行:

①结构变量

组织的结构能够对创新性产生重大影响。关于结构变量对创新之影响的研究指出了以下五点: a. 一种有机的结构会对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因为这种结构的正规化、集权化和工作专门化程度较低,所以它可以促进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意共享,这对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b. 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创新提供另一块重要的基石。只有当组织拥有充足的资源,管理者才有财力购买创新成果,承担追求创新的成本,并且能够消化失败。

c. 各部门间频繁、密切的沟通有助于排除各种影响创新的障碍。跨职能部门的团队、特别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