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媒介企业如何结合不同的市场结构发展自己的商业策略?

【答案】在媒介产业中,各媒体生产的是非同质化的差异性较大的产品,因而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媒介市场的厂商和产品的多样化程度较高,也不存在一家企业完全控制的状态,即不存在完全垄断市场。在现实条件下研究媒体企业如何根据市场结构发展商业策略主要研究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

(1)垄断竞争市场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媒体数量较多(例如,书店),每个媒体所占市场份额都比较小。尽管媒体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价格,但是竞争者可以成产相近的替代品,因而价格决定权是有限的。

①避免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虽然媒介企业可以通过降价的方式提高产品销量,但是竞争者也会以降价的方式捍卫原有的市场份额。价格战的后果是价格越来越地,最终使成本大十收益,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因此媒介企业在垄断竞争市场应该避免陷入价格战的误区,采取更为理性的竞争策略。

②采取产品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的产品相比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吸引力,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媒介企业应该注重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a. 提升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的质量。

核心产品是消费者需求的中心,媒介企业应该注重提升核心产品的质量,为受众提供真正需要的产品。媒介企业也要改进形式产品,对产品从外观、式样进行包装,提升产品吸引力。同时提供更加优质的附加产品,以全面周到的服务为产品增加附加值。

b. 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吸引高质量人才

人才是媒介产品的创造主体,高品质的创造团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媒介产品的质量。媒介企业应该以人为本,改进选拔人才的机制,激励更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并注重培养和提升内部既有人才。

为了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媒介企业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a. 技术创新策略。通过开发先进的技术,创造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b. 广告策略。创意性的告知产品信息,提高受众对媒介产品的忠诚度。c. 流通系列化策略。处理好与垂直产业链其他企业的关系,形成优势关系网。d. 市场集聚策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将企业发展的中心集中在优势领域。

(2)寡头竞争市场

在寡头竞争市场,市场被少数大企业所主导。例如,中国门户网站市场由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四家主导。通信行业中的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寡头企业若想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对竞争对手的策略保持敏感,才能及时采取对策。同时要积极创造新机遇,做到先发制人。

①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

媒介企业应该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并及时采取对策,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同时避兔与竞争者恶性竞争,争取创造合作共赢的局面。

②积极创造新机遇

媒介企业应该把握市场未来发展方向,未雨绸缪,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生产策略。同时也应该积极主动变革,引导市场变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2. 请分析目前北京报纸广告市场、电视广告市场、杂志广告市场的供求情况。

【答案】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和媒体发展中心。身为媒体发展中心,北京的报纸、电视、杂志等各类媒体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尤为激烈。受到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电视、杂志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在广告市场的供求上表现为:报纸广告额下降,电视广告额比较稳定,杂志广告额有所下滑。

(1)报纸广告额下降

北京地区发行量比较大的报纸主要有:《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K21世纪经济报道》等。北京的报业市场己经达到饱和,各类报纸竞争激烈,广告供过于求一一即报纸提供的广告版面高于广告主的需求量。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广告主将部分广告资源投向新媒体,广告需求被分流。导致北京报纸的广告额下降,广告市场供过于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电视广告额比较稳定

北京地区收视率比较高的电视台主要有: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卫视、科教频道、生活频道等。因为电视媒介具有声像传播的生动、活泼、形象的优势,近年来,电视台的广告额不断增长。尽管电视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但是广告额仍然缓慢增长,比较平稳。可见,电视台的广告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3)杂志广告额下降

北京地区的杂志种类多种多样,涵盖购物、时尚、生活、旅行、商业各个领域。主流的商业杂志有《财经》、《金融时报》,主流的时尚杂志包括《时尚》、《时尚芭莎》、《瑞丽》、《嘉人》等。与报业市场类似,北京的杂志市场己经饱和。对于发行量不如报纸、但成本又远高于报纸的杂志来说,广告收入尤为重要。但是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杂志首当其冲,读者流失,广告额不断下滑,2006年我国网络媒体的广告量已经超过杂志。杂志广告市场也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

3. 政府为什么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答案】由于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接入进行治理。政府规制是市场失灵的补救方式。

(1)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当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弥补市场的缺陷。

(2)政府规制的定义

政府规制又称政府干预、政府监管,是指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的行政机构依据一定的法规、标准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和规范。

(3)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

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包含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公共利益理论、俘获理论。①公共利益理论 这是指政府、官员及选民都相信资源的有效配置符合他们的利益,将使得财富最大化,因而也使得要分享的蛋糕的规模最大化。

②俘获理论

这是指政府进行干预反而为特定利益集团所“俘获”,促进了生产者或工会的经济利益。这个理论特别适用于解释规制形式的干预,这里它断定规制者被其规制的行业“俘获”而采用行业所期望的方式进行干预。

对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天然气行业的规制可以看作是符合公共利益理论的。但对另外一些行业如农业、货物运输、出租车运输、航空运输的规制似乎更符合俘获理论,这些行业都可能是极有潜力的竞争行业,与纯粹的自然垄断行业差别很大。

4. 试结合中国传媒业发展历史谈谈供求规律是如何影响传媒业资源配置的。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业的发展迎来了大繁荣和大变革。传媒产业变革的发生既受到行政政策的影响,又受到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在供求规律的影响下,传媒业的发展经历了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过于求三个阶段。媒介资源的配置也由报刊转向电视台,目前正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转移。

(1)供求关系的三个阶段

①供不应求的阶段。我国传媒市场供不应求的阶段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中期。刚刚经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各类新闻、商业和生活资讯,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迫切需要新闻媒体发挥监督作用。此时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量很高,但是媒体的数量和信息产量却极为匾乏。在高需求量的拉动下,大量媒体营运而生,中国传媒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②供求平衡的阶段。供求平衡的阶段出现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随着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数量的增加,媒体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媒产品的质量提高,增加了受众的福利。在供求平衡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