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9岁。发热、干咳、胸痛20天,近1周气促,查体:右第二前肋以下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气管左移。胸水:粘蛋白试验(+),蛋白29g/L,细胞总数700×106/L,RBC4×109/L,LDH400U/L,胸水ADA>45,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立即穿刺抽液。 使用大量青霉素。 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加吡嗪酰胺。 使用地塞米松。 使用阿霉素或顺铂胸腔内注入。
关于脾中央破裂与真性脾破裂的鉴别诊断,哪项更支持后者()。 脾被膜下可见扁平状或不规则性无回声区。 脾被膜和实质的不连续及脾周围出现液性无回声区。 脾实质内的不规则液性暗区。 脾被膜模糊不清而脾内及脾周无异常回声。 脾体积增大,被膜及实质均正常。
需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为哪几类药物() A.用于预防、治疗严重疾病及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 B.剂量-反应曲线陡峭或具不良反应的药物。 C.溶解速度缓慢、相对不溶解或在胃肠道成为不溶性的药物。 D.溶解速度不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制剂。 E.制剂中的辅料能改变主药特性的药物制剂。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对脾血管瘤的描述()。 圆球状或类圆球状。 边界清晰。 多有完整晕征。 多为强回声。 瘤体内可有圆点状及细短管状结构。
超声鉴别副脾与脾门区淋巴结肿大的主要依据是()。 二者回声的不同。 二者大小、形态的区别。 是否有与脾动、静脉连通的血管。 二者位置的不同。 副脾常单发、淋巴结常多发。
对脾破裂错误的描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