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河南安阳出土的_____鼎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制造的最高成就。

【答案】司母毋

【解析】司母毋鼎是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由王室所铸,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毋”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2. 京剧四大名旦有梅兰芳、程砚秋、_____、荀慧生。

【答案】尚小云

【解析】中国戏曲在表演风格上分成京、海两大流派。通过南北交流,竞相发展,形成了五花八门的京剧流派,出现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小名旦”。

3. 位于我国西南部,以“风、花、雪、月”四种美景著称的著名旅游城市是_____。

【答案】大理

【解析】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4. 如果要查找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四库全书》的_____部。

【答案】集

【解析】《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从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史部”包括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 “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它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

5. 唐朝用釉子涂染在青铜器上的陶器的名称是_____。

【答案】唐三彩

【解析】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它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6. 湖北因位于_____之北而得名,简称_____。

【答案】洞庭湖; 鄂

【解析】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故称“湖北”。省会武汉市,因清时省会武昌古称“鄂州”,故简称“鄂”。

二、判断题

7. 从西周共和元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答案】正确

【解析】周朝传12王,至周平王东迁洛邑,历时250余年,史称“西周”。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8.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开中国历史平民教育的先河。

【答案】正确

【解析】孔子是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许多精辟的东西,直到今天仍有继承的巨大价值。比如说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主张“学而小厌,诲人小倦”,等等,都是对今人有教育意义的。

9. 贯通中国南北的人运河是元朝时开始修建的。

【答案】错误

【解析】“大运河”是由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始修建,至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完成。

三、选择题

10.以下( )国家不与中国接壤。

A. 马来西亚

B. 缅甸

C. 老挝

D. 吉尔吉斯斯坦

【答案】A

【解析】中国在陆地方面与14个国家接壤,分别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占、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

11.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它属于( )。

A. 大篆

B. 小篆

C. 金文

D. 隶书

【答案】A

【解析】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石鼓文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 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是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形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2.“红娘”出自哪部古典戏剧? ( )

A. 《西厢记》

B. 《琵琶记》

C. 《长生殿》

D. 《桃花扇》

【答案】A

【解析】王实甫是元代前期又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所创作的杂剧,至今仍存十四种,其《西厢记》被誉为“天下夺魁”。“红娘”即为剧中人物。

13.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传统上他们居住的是( )民居。

A. 土楼

B. 杆栏式

C. 窑洞式

D. 三房一照壁式

【答案】B

【解析】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形成各种不同风格和不同形式的住宅,如江南的官商府第、楼房民宅,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地区的杆栏式小楼,维吾尔族的庭院和蒙古族的蒙古包等。

14.明代最大的类书是( )。

A. 《太平御览》

B. 《册府元龟》

C. 《永乐大典》

D. 《古今图书集成》

【答案】C

【解析】明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就是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撰,参加工作的人员达2169人,前后用了五年时间,由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全书总计22937卷,其中目录即达60卷,装订为11095册,约二亿七千万字,规模宏大,包罗丰富,如同一部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