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复习题2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布尔塞维克》
【答案】《布尔塞维克》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的理论机关刊物,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起初是铅印16开本周刊,曾改出半月刊、32开本月刊,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等组成编辑委员会,瞿秋白任主任,后又增加蔡和森、张太雷、毛泽东、周恩来等21人为编委。至1932年7月出版第5卷第1期后停刊。
2. 《海瑞罢官》
【答案】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不同场合提出要学习海瑞精神,时代需要直言敢谏、刚正不阿的忠臣。6月,明史专家吴晗应胡乔木之约,根据毛泽东的精神为《人民日报》写了《海瑞骂皇帝》一文,发表于6月16日的《读书札记》栏目。庐山会议之后,胡乔木又约吴晗为《人民日报》再写一篇关于海瑞的文章,这便是9月21日发表的《论海瑞》一文。同年北京京剧团请吴晗写一部关于海瑞的戏。吴晗于1960年年底将剧本写成,初名《海瑞》,后接受别人的意见改为《海瑞罢官》,于1961年正式演出。评论工作应当看成是思想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3. 《民国》杂志
【答案】《民国》杂志于1914年5月10日创刊于日本东京,刊期不定,由孙中山等一部分国民党员创办。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后,该报即转为该党的机关刊物。由居正仟名义上的发行人,胡汉民仟总编辑,参加编撰工作的有朱执信、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邹鲁、田桐、苏曼殊等。该刊的中心内容是反袁,刊载大量文章揭露袁世凯独裁专制、媚外卖国的罪行; 主张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武力讨袁。
4. 黄远生
【答案】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尤以撰写新闻通讯见长。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业史》一书中称他为“报界之奇才”。1904年黄远生东渡日本官费留学,专攻法律。1909年回国后,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辛亥革命后,全身心地从事新闻工作,先是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后又编辑过梁启超主办的《庸言》杂志,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的撰述,还经常为《国民公报》、《论衡》和《东方杂志》撰稿。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写的通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针硬时弊,忧国忧民,通俗自然,不拘一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黄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其中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肚口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他死后,其友人将他发表过的文章编为《远生遗著》,其中大多为通讯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本报刊通讯文集。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