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区工作

【答案】社区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2. 女性主义

【答案】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一般认为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思潮。女性主义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当代女性主义是多元的,可以划分为自由派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妇女主义等不同流派。

3. 小组中心模式

【答案】小组中心模式由卓波提出。它认为在朋辈小组、志愿者小组中采用小组中心的模式,可以使小组成员在积极投入有共同利益与相互认同的小组经历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角色责任,增进自我满足,从而促进社会功能。

4. 认知理论

【答案】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5. 非干扰性研究

【答案】非干扰性研究是不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技术,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景的影响而变化是其根本特征。主要包括三个类型,即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或比较分析、内容分析。

6. 社会排斥

【答案】社会排斥概念承继了剥夺概念的多元内涵,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因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它是一个由劣势地位导致

某些排斥,这些排斥又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社会排斥,最终形成持久的多重劣势的动态过程。

二、简答题

7. 简述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

【答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主要有:

(1)提高妇女法律意识

积极在妇女群众中开展普及法律知识活动,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帮助妇女群众提高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倡导文明、进步的妇女观,逐步破除重男轻女、歧视妇女的错误思想和陈规陋习。

(2)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工作简称维权工作,重点在于:

①配合有关部门检查、督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具体实施办法的实施情况; ②配合有关部门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打击残害妇女的犯罪活动;

③协助有关部门调查有关侵犯妇女权益的突出问题和重大案件,积极促使问题解决;

④了解城乡妇女劳动保护情况,配合有关部门瞥促、检查《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的实施; ⑤接待妇女群众来访,处理来信,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帮助或担任代理人;

⑥健全、完善维护妇女权益的地方法律法规,维护妇女在就业、升学、社保、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8. 在社会工作专业过程中,如何处理案主利益与专业人员利益的关系?

【答案】应按照以下方式处理案主利益与专业人员利益的关系:

(1)社会工作专业的目标是帮助案主,保护案主的利益。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专业人员的利益也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自受薪社会工作者出现以来,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的同时,它也是一种职业,也是从业人员谋生的基本手段。为此,社会工作就要同时面对案主的利益和专业人员的利益。

(2)二者的利益既具有相一致的一面,也具有相冲突的可能。社会工作专业的目标是保护案主的利益,而作为一种职业,专业人员的利益则在保护案主利益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这就是社会附加在社会工作专业过程中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但是,当专业人员将社会的同报作为追求的目标时,案主的利益就会成为专业人员取得自身利益的牺牲品。所以,案主的利益和专业人员的利益只有在专业目标之下统一,才能保证专业的正常发展。

9. 简述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区别为:

(1)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来承担主要养老责任,实际上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抚养与赡养关系构成的网络,山家人、亲朋向老人提供非正式的家庭照顾。

(2)社区居家养老是按照。“属地养老”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社区自身所有的资源和条件的前提下,使需要得到照顾的老人尽可能在社区内接受照顾。其目的是帮助老年人体现出作为社区成员的角色,尽可能地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常态”的社会环境中。需要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来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社区中能够幸福地生活。

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为:

(1)社区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的历史延伸。在养老责任上,由家庭成员延伸到整个社会身上; 在具体承担养老的社会责任的组织形式上,由家庭延伸到其他涉老的专业和非专业组织; 在制度建设上,把家庭养老的意识形态基础有文化价值观延伸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以法律作为这些制度的坚实基础; 在承担风险上,把单个家庭的保障风险延伸到家庭和社会身上。

(2)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庭养老是一种非正规照顾,它一方面成本低廉,提供的服务快捷灵活,提供服务者又多为熟悉的邻里朋友,所以较容易为老人所接受; 另一方面,非正规照顾能增加社区的关怀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能培养社区成员守望相助的精神。而社区居家养老包含正规照顾,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

10.为什么在我国要大力发展老人社区照顾?

【答案】社区照顾是指将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尽可能留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照顾,避免让他们离开自己生活的社区而进入机构生活。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照顾困难的」条比较可行的道路,理由如下:

(1)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代家庭越来越难以完全承担照料老人(特别是身体有残疾或精神有障碍的老人)的责任。

(2)老人们大多愿意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

(3)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及迅速增长的高龄老年人口,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时难以拿出大量资金发展机构照顾。

(4)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目前我国各城市社区中,都有不少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低龄老人和下岗工人,他们是社区照顾中的重要资源。

(5)走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相结合的道路,是满足我国老年人不同层次服务需要的最佳途径。正规照顾是指由领薪专业人员在机构内或在受照顾者家中所提供的照顾,如敬老院、福利院、老人日托中心、老人家务助理、老人社区医院等。非正规照顾是指由家人、亲友、邻里、同事或其他志愿者提供的照顾。非正规照顾有重要的功能,成本低廉还能增加社区的关怀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能培养社区成员守望相助的精神。如果发展正规照顾是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并能使老人得到保质保量的服务,那么非正规照顾则是在更大的范围内为老人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网络。

(6)那些无经济能力买高价服务和进各类福利院、敬老院的老人,有权从他们生活的社区得到关怀和帮助。他们在社区内得到免费和低收费的社区照顾,是他们的权利,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