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耍头
【答案】耍头,又称“爵头”、“胡孙头”,清式称蚂蚱头。是斗拱衬方头下所用出跳木料,称为耍头木,位于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2. 圭角
【答案】圭角是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3. 面朝后市
【答案】面朝后市是《周礼·考工记》里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朝”指外朝,也就是处理诉讼、颁布法令的重要场所;“市”为商品交换市场。面朝后市则是说,在王城前为“朝”,后为“市”。“朝”是王权的象征,将它置于王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它的尊严性。
4. 前蜀王建墓
【答案】前蜀王建墓是指五代前蜀主王建的墓,称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王建墓有前、中、后3室,三室之间皆用木门相隔,中室中央偏北有石棺床,上置棺椁,棺床四周有浮雕。后室出土有墓主石雕像。
二、简答题
5. 三山五园的基本组成。
【答案】“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期间陆续修建起来的。
(1)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2)五园是指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
6. 五门制度及清代皇城五门。
【答案】(1)五门制度:东汉郑玄注《礼记. 玉藻》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五门制度是指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2)清代皇城五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
三、绘图题
7. 金箱斗底槽
【答案】
8. 乾陵
【答案】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图 图 乾陵总平面图
一、名词解释
1. 舍宅为寺
【答案】舍宅为寺是指北魏洛阳有很多佛寺是贵族官僚的宅邸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佛寺由此进一步中国化,把中国庭园式木架建筑和私家园林成为佛寺。
2. 大木大式
【答案】“大木大式”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之一,另一种是“大木小式”,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3. 侧脚
【答案】侧脚是指为了增加建筑形式和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的外檐柱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倾斜千分之十柱高,在两山方向上向内倾斜千分之八柱高,角柱向两个方向倾斜。侧脚源于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目的在于借助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増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明代以后,侧脚逐渐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4. 半坡村
【答案】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位于陕西西安,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临河高地是居住区,在其中心部分,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近于方形的房屋,可能是氏族的公共活动的场所。居住区内和沟外分布着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沟外的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场。
二、简答题
5. 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建筑遗址在规模及空间布局上有什么变化?
【答案】(1)仰韶文化
①仰韶文化出现于母系氏族公社,位于黄河中游肥沃的黄土地带。
②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房屋和聚落。聚落遗址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梯状台地上,或者在两河交汇处比较高亢平坦的地方。
③仰韶文化的聚落布局与氏族公社社会结构相适应,一般是小住宅围绕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