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企业管理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我管理团队
【答案】(1)自我管理型团队的定义
自我管理型团队又称自我指导团队,一般由5到30名员工组成,这些员工拥有不同的技能,轮换工作,生产整个产品或提供整个服务,接管管理的任务,比如工作和假期安排、订购原材料、雇佣新成员等。到目前为止,数以百计的美国和加拿大公司都曾经设立过自我管理型团。自我管理型团队是工作团队的一种,保留了工作团队的基本性质,但运行模式方面增加了自我管理、自我负责、自我领导的特征。
(2)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特征
①目标性; ②技能性; ③依赖性; ④自我管理性; ⑤自我学习性; ⑥自我领导性; ⑦自我负责性:⑧良好的沟通性。
2. 劳动关系
【答案】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有抽象的劳动关系和具体的劳动关系之分。抽象的劳动关系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一般所言的劳动关系主要是指具体的劳动关系。
3. 系统、系统的概念
【答案】(1)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应满足的条件
①系统是由一此要素结合而成的整体,这此要素可能是单个的事物,也可能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系统;
②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这是系统与一群彼此无关的事物的重要区别;
③任何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和它的结构所礁定的、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不同的新功能。
(3)系统的基本特性
①目的性; ②整体性; ③层次性; ④相关性; ⑤环境适应性。
4. 企业使命
【答案】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存在于社会的基本职能或根本任务。它是关于企业的基本目标、特征和宗旨的描述,它反映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宗旨和刻意追求的形象。确立企业使命是战
略计划管理过程的第一步。
5. 利克特的管理方式
【答案】利克特于1967年提出了领导的四系统模型,即把领导方式分成四类系统: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恰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1)剥削式的集权领导。采用这种方式的主管人员非常专制,很少信任下属,采取使人恐惧与惩罚的方法,偶尔兼用奖赏来激励人们,采取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决策权也只限于最高层。
(2)仁慈式的集权领导。采用这种方式的主管人员对下属怀有充分的信任和信心; 采取奖赏和惩罚并用的激励方法; 允许一定程度的自下而卜的沟通,向下属征求一此想法和意见; 授予下级一定的决策权,但牢牢掌握政策性控制。
(3)恰商式的民主领导。采取这种方式的主管人员对下属抱有相当大的但又不是充分的信任和信心,他常设法采纳下属的想法和意见; 采用奖赏,偶尔用惩罚和一定程度的参与; 从事于上下双向沟通信息; 在最高层制定主要政策和总体决策的同时,允许低层部门做出具体问题决策,并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协商。
(4)参与式的民主领导。采取第四种方式的主管人员对下属在一切事务上都抱有充分的信心和信任,总是从下属获取设想和意见,并且积极地加以采纳; 对于确定日标和评价实现目标所取得的进展方面,组织群体参与其事,在此基础上给予物质奖赏; 更多地从事上下之间与同事之间的沟通:鼓励各级组织做出决策,或者,本人作为群体成员同他们的下属一起工作。
利克特认为只有参与式的民主领导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领导,才能正确地为组织设定目标和有效地达到目标。鉴于这种领导方式采取激励人的办法,所以利克特认为,这是领导一个群体的最有效方式。
6. 管理幅度
【答案】(1)管理幅度的定义
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确定管理幅度的方法主要有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和变量依据法两种。
(2)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
①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②面对问题的种类。问题是复杂的、较困难的或涉及方向性战略时,则管理宽度不宜过大; ③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下属人员相互沟通比较容易,对下属考核的制度较健全,则管理宽度可加大;
④授权。适当的授权可减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可增大管理宽度。权责划分明确,也可增大管理宽度;
⑤计划。事前有良好的计划,可增大管理宽度;
⑥组织的稳定性。
二、简答题
7. 简要说明精神激励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答案】精神激励是用非物质激励方法在较高层次上激励员工的方法。精神激励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目标激励。企业日标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体现了职工工作的意义,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全体职工。实施日标激励,首先企业应将自己的长远日标、中期日标和近期日标进行宣传,使职工更加了解企业,了解自己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其次,应注意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宣传两者的一致性,使大家了解到只有在完成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个人的目标。个人事业的发展、待遇的改善与企业事业的发展、效益的提高息息相关。这样,职工就会对企业产生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心,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就能自觉地关心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前途。
(2)工作激励。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为了更好地发挥职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较多地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变成更具有内在意义和更高的挑战的工作,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
(3)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职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荣誉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8. 试介绍并评价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形成。根据期望理论,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对下列三种联系的判断:①努力一绩效的联系。员工感觉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达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②绩效一奖赏的联系。员工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即可获得理想的奖赏结果的信任程度。③奖赏一个人日标的联系。如果工作完成,员工所获得的潜在结果或奖赏对他的重要性程度。
在这三种关系的基础上,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励力)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即:M=VX Eo 式中,M 表示激励力,V 表示效价,E 表示期望值。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 效价是指一个人对这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发力量。
根据期望理论,组织管理要收到预期的激励效果,要以激励手段的效价(能使激励对象带来的满足)和激励对象获得这种满足的期望值都同时足够高为前提。只要效价和期望值中有一项的值较低,都难以使激励对象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足够的积极性。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