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理论新编内部冲刺班模拟题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答案】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指由无产阶级创办、管理和控制的传媒业。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传媒业属于此种类型。

2. 大众报纸

【答案】大众报纸又称廉价报纸, 近代报刊出现后经历了政党报刊和“黄色报刊”时代, 19世纪30年代出现了“人人都看的报纸”一一大众报纸, 大众报纸的特点是:①内容以报道新闻, 社会事件和提供娱乐为主; ②发行量大, 一般为几万, 几十万份; ③读者不限于特定的社会群体, 而是面向分散的, 异质的, 不定量多数的受众; ④广告收入成为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 大众报纸的出现,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3. 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 )

【答案】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 )是指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 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标准和正当的业务手段, 它以履行媒体的圣洁使命为目标。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 大众化报纸兴起时, 在新闻业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信念, 构成“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 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更不是媒体本身。它最突出的特点, 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 相信可以摆脱党派和团体的立场准确地报道事实。

4. 进奏院状报

【答案】进奏院状是我国唐朝由进奏官不定期从都城向地方藩镇传发的、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原始状态的报纸, 是官报的雏形。它的内容主要涉及皇帝活动、诏旨、官吏任兔、臣僚章奏和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进奏院状的特点是不定期、无报头。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正式活动, 且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这些消息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的, 也有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5. 泛新闻化

【答案】现在报纸越来越厚, 广电的频道也成倍地增加, 新闻似乎也增加, 诸如生活类“新闻”, 怎样做饭, 怎样炒菜, 如何保健等等, 严格而言, 这些东西不是新闻, 当然也谈不上“新闻价值”。传媒的利益驱动, 造成泛新闻化现象, 出现一些很少新闻价值的版面。

6. 舆论引导

【答案】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其中, 引导舆论, 在这四种作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是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最主要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国家, 报纸、广播电视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工具。正确引导舆论, 坚持党的宣传思想战线极其重要。正确引导舆论, 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通过有力的宣传和思想动员, 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如果不能用正确的、健康的舆论去占领新闻阵地, 而是任其按商品交换关系发展, 那么其后果, 轻则会使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流于媚俗, 严重则会出现错误的政治导向。

二、简答题

7. 新闻政策选择标准要遵循哪些要求?

【答案】新闻政策选择标准要遵循的要求主要有:

(1)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其一切事业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是国家制定新闻政策的基本依据, 也是对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因此, 新闻媒介在选择和报道新闻的时候要严格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一切新闻传播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和人民各项事业的发展。对那些有损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有害于国家和人民各项事业的发展的信息和言论应当坚决抵制, 绝不允许其在社会上流传和蔓延, 更不允许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和扩散。

(2)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新闻媒介作为一种社会舆论机构, 维护公共利益应是其当然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共利益”是指那些涉及公共领域的, 能够给社会与公众带来共同好处的东西。它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群众基本生存和生活权益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政策应当确保新闻传播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 要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 关键要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了解政府工作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的权利), 让群众通过媒体传播, 能够及时获知他们需要知道的, 对维护其基本生存和生活权益有好处的各种政府工作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

(3)符合新闻控制者利益

任何新闻政策的制定者都要使自己制定的新闻政策符合新闻控制者的利益, 防止出现由于政策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