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823环境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气温垂直递减率【答案】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一般来说,气体在加热或降温的过程中,如果其高度变化,那么气压也会变化,气压的变化会导致气体膨胀或者收缩,膨胀可以使温度降低,收缩可以使温度升高。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同,气温垂直递减率可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

2.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

【答案】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是指土壤胶体微粒内部的微粒核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形成一个正离子层,这两层的合称。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与吸引,形成双电层。

3. 土壤环境容量

【答案】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指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不同土壤其环境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土壤对不同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这涉及到土壤的净化能力。

4. 微生物修复技术

【答案】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从修复实施的场址,可以将微生物修复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二、简答题

5. 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答案】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如下:

(1)在天然水体中

砷的存在形态为

碱性水环境中,

砷主要以

(2)在土壤中

砷主要与铁、铝水合氧化物以胶体结合的形态存在,水溶态含量极少。

(3)砷的甲基化

砷的生物甲基化反应和生物还原反应是它在环境中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它们能产生一些可在空气和水中运动并相当稳定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但生物甲基化所产生的砷化合物易被氧化和细菌脱甲基化,结果又使它们回到无机砷化合物的形式。形式存在;

在和在天然水的表层中,由于溶解氧浓度和形式存在;

在的的水环境中,

则主要以三价的

高,pE 值高,pH 值在4〜9之间,

砷主要以五价的

形式存在。以上这些形态的砷都是水溶性的,它们容易随水发生迁移。

6. 简述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

【答案】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分别为:

(1)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内DNA 改变,引起的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具有致突变作用的污染物质称为致突变物。

(2)致癌作用

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动物得癌症的作用,其使体细胞的生长不受控制,能在动物和人体中引起致癌。

(3)致畸作用

致畸作用是指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母体营养缺乏或内分泌障碍等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畸形或畸胎是指人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异常。具有致畸作用的污染物质称为致畸物。

7. 植物耐受重金属毒害的机制。

【答案】植物耐受金属毒害的机制是:

(1)植物耐金属毒害的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细胞壁钝化、跨膜运输减少、主动外排、区域化分布、螯合、合成逆境蛋白、产生乙烯等。

(2)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机制是通过诱导金属配体的合成,形成金属配体复合物,并在

器官、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呈区域化分布。植物体内存在多种金属配体,主要包括有机酸(草酸、

组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氨基酸、植物螯合肽(

富半胱氨酸的寡肽)和植物金属硫蛋白

(3)金属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后,细胞内的金属即以非活性态存在,或形成金属配位复合体转运到叶泡中,降低原生质体中游离态金属的浓度,它们参与植物对金属的吸收、运输、积累和解毒过程。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非蛋白形态的

三、论述题

8. 试论述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答案】(1)环境效应的定义

环境效应是指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

(2)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

环境物理效应

环境物理效应是由物理作用引起的,比如噪声、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热岛效应是指因燃料的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的现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工业烟尘和风沙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颗粒物的大量存在增加了云雾的凝结核,增加了城市降水的机会。在冲积平原上建设的城市如过量开采地下水,将会引起地面沉降。

环境化学效应

环境化学效应是指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引起环境化学效应的污染物有化学污染物、化学元素、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和烃类、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有机齒化物、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

环境生物效应

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生物效应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成因多样。大型水利工程可能破坏水生生物的回游途径,从而影响它们的繁殖。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毒性效应,使鱼类受害而减少甚至灭绝。任意砍伐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产生干旱、风沙灾害,同时使鸟类减少,害虫增多。而致畸、致癌、致突变物质的污染则可引起染色体突变,机体畸变和癌症发病率上升。

9. 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答案】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有关化学反应式如下:

(1)酸雨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