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809环境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致效应
【答案】三致效应是指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三种作用的统称。致突变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内DNA 改变,引起的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致癌是体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能在动物和人体中引起致癌的作用。致畸作用是指人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异常。
2. 次生矿物
【答案】次生矿物是指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却有所改变。通常根据其性质与结构可分为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3. 标化分配系数【答案】
标化分配系数是指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计算公式为为沉积物中有式中,为分配系数,即有机毒物在沉积物(或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
机碳的质量分数。
4. 光化学反应【答案】光化学反应是指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初级过程是指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次级过程是指在初级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
二、简答题
5. 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并分别加以说明。
【答案】(1)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
6. 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案】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下:
(1)通过调查与分析,寻找新的生物量大的超积累植物。
(2)筛选生物量大、具有中等积累重金属能力的植物。
(3)采用植物基因技术,培育一些生物量大、生长速率快、生长周期短的超积累植物。
(4)深入研究超积累植物和非超积累楦物吸收、运输和积累重金属的生理机制,从而通过适当的农业措施如灌溉、施肥、调整植物种植和收获时间、施加土壤改良剂或改善根际微生物,提高植物修复效益。
7. 在自然修复过程中,需要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答案】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在自然修复过程中,利用土著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但需要有以下环境条件:
(1)有充分和稳定的地下水流
任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资源,充分、稳定的水分供给是前提。
(2)有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
自然修复过程中,微生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提供足够微生物使用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自然修复过程的进行。
(3
)有缓冲
环境的
然修复影响较小。
(4)有使代谢能够进行的电子受体
土壤中污染物氧化分解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种类和浓度极大地影响着污染物降解的速率和程度。的能力
能力之后
,就比较稳定,对自值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影响很大,
环境有缓冲
三、论述题
8.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反应机制可概况为12反应来描述,请完成该链反应方程式。
【答案】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反应机制可概括为以下
12个反应来描述:
(1)引发反应
(2)自由基传递反应
(3)终止反应
9. 列举最广泛使用的农药的类型,并描述广谱和窄谱杀虫剂。
【答案】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农药类型可分为:
(1)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大部分是含有一个或几个苯环的氯的衍生物。其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残留期长,易溶于脂肪,并在其中积累。有机氯农药是目前造成污染的主要农药。主要有DDT 、六六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