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逐渐滞后。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现有的体育空间、体育资源出现严重矛盾。公共体育空间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开展群众健身的集合,如何对体育公共体育空间进行布局和建设是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环节。本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对现有的关于体育公共空间的概念、与其它要素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对公共体育空间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其建设效果的考量评价。并以运城市区公共体育空间为研究对象,对运城市区现有的公共体育空间依照理论研究进行分类调查,针对空间布局、人口分布、体育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走访调查,并针对体育参与人群设计和发放问卷。调查了运城市现有的体育场馆、广场、公园、社区等公共体育活动空间得出以下结论:
1.运城市区公共体育空间整体能够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城市发展方向以及城市交通网络的情况进行布局,但是由于城市阶段性发展规律的影响,体育空间规划并不完善。
2.运城市区公共体育空间整体数量不足以及公共体育空间功能用途的不同造成服务半径过大的问题,特别是缺少体育主题性的公共体育空间。
3.部分公共体育空间没有实现与交通网络合理结合限制了居民出行方式的多样性选择。
4.公共体育空间内的设施不足和服务水平偏低,限制了群众的体育参与以及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服务水平的偏低和滞后造成体育设施不能及时维修等问题。
5.运城市区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向全民健身方向转变的力度不够,体育步入门槛偏高,对公共资源的开发不够。
6.公共体育空间建设没有根据体育参与人群的结构和特点进行,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体的重视和把握不足。
7.与周边空间的结合不够系统完善,城市公共体育资源整合与利用有待加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