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13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职能

【答案】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在具体的国家活动中,国家的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2. 政治哲学

【答案】研究社会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研究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是政治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介环节。主要的方法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从历史或哲学的层面上解读政治观念,探讨政治生活的目标、精神、真理等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在传统的政治哲学研究中,民主、正义、平等、自由等政治价值和相应的政体设计一直是其研究重点。

3. 政治统治

【答案】政治统治是指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而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和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4. 两院制

【答案】两院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分为两院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这种制度。两院的名称各国不同,如美国叫众议院、参议院,英国叫上议院、下议院等。下议院议员通常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名额按人口或选民人数的一定比例分配。上议院议员的选举办法和名额分配,各国不尽相同。有的实行直接选举,有的实行间接选举,如由下议院或地方议会选举,有的国家还有部分任命产生、世袭或当然担任的议员。任何法律都须经两院通过,而下议院一般在提出财政预算议案方面有优先权。同时,两院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下议院的权力一般要高于上议院。两院制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它实际上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5. 政治现代化

【答案】现代化被认为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以及

价值观念等领域的系统性变迁。德国学者汉斯一于尔根·普尔认为,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规范含义:

①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

②政治参与潜在能力的扩大;

③团体与个人自由和自主活动范围的增大;

④人们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自主性提高,对社会和政治体系的依附性减少。

6. 政治表达

【答案】政治表达是指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不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和行为。公民以政治表达影响政府,主要是汇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些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政治表达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①政治集会,是特定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

②政治请愿,是公民向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事项的意见和希望的行为。请愿的内容、方法等,都由各国的具体法律加以规定。

③政治言论,是公民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卞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现代社会的政治言论参与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而形成政治舆论去影响政府决策。

7. 极权政体

【答案】极权政体,又称全能政体或总体统治。主要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些激进的独裁体制,如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极权统治的典型特征在于它对社会彻底而全面的控制。它打破了国家与社会、集体与个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基本界限。

8. 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有两层基本内容:

①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盂德斯鸿把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权。

②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权力制约的思想,后来孟德斯鸿进一步提出了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资本主义民主原则。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宪法中,最早正式采用了三权制衡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同时这些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

二、简答题

9. 简述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类型。

【答案】(1)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2)政治文化的类型

两方学者一般将政治文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这是从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来进行划分的。

a. 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公民普遍具有参政的愿望、能力和要求。民主、平等的观念是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主导观念。政治体系通过普遍选举、政党政治、民选议会等方式为公民提供参政的途径。它使公民成为政治主体,可以自由地参政、议政。

b. 在服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也不愿参与政治,即使政治体系提供了参与政治的途径,民众也会因为其参与政治的能力与愿望的低下而使政治参与难以实现。

②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这是根据政治文化在一个国家、社会的作用和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间关系而划分的。 a. 冲突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类文化中存在着亚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冲突。这种冲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阶级对立,民族差异和矛盾、利益冲突以及大众与精英之间的文化差别等,都可以成为冲突型政治文化出现的起因。

b. 协调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各种亚文化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各个民族、大众与政治领导之问不存在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方面的根本冲突。亚文化之间的差别和不同,可以通过政治体系或相互适应来加以协调,从而促进整个政治共同体内部的利益协调。

c. 混合型政治文化指的是在这类政治文化中,各种亚文化系统之间的界限尚不分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大众与领导之问的分野也不明显,同时政治关系又与血缘关系、种族关系与宗教关系交织在一起。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多见。

③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

这是从政治价值原则类型的角度,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而加以区分的。

a. 宗教与政治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国家以道德教化和干预人们思想的权力。现实型政治文化则将政治价值原则与道德原则分离开来,因而趋向于尽量地缩小国家的干预范围。理想型政治文化要求道德上的完人来治理国家,因而它将人治作为治国原则。

b. 现实型政治文化则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道德完人,因而它要求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 ④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

这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

a. 一般认为,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