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海事大学Z1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之国际贸易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闭关自守
【答案】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 要素密集型逆转
【答案】要素密集度逆转是里昂惕夫之谜的一种代表性解释。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一旦要素密集度逆转发生,则要素均等化定理不再成立,因此,H-0理论不再成立。
3. 最惠国待遇
【答案】最惠国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简称MFN )
用的一项制度,又称“无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指的是一国对于所有成员国的贸易待遇都必须是同样的,如果一国给任何一国降低、豁免关税或提供其他优惠政策,该国也必须同时给其他的成员国同样的待遇。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最惠国待遇可分为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最惠国待遇两种。前者指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应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缔约国的另一方。后者指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优惠,缔约国的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才能享受。
4. 外贸经营权
【答案】外贸经营权是指从事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的权利。改革以前中国的外贸经营权是由国家垄断的,除了国家直接拥有的十几家外贸公司以外,其他部门和公司是不允许经营国际贸易的。国家对外贸企业直接进行管理,进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都纳入国家计划之中,由政府统一安排。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与国际经济体系的接轨,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经营主体出现多元化。
5. 自由边境区
【答案】自由边境区是指在与邻国接壤的边远省或边境城市中划出的专供对邻国自由进出货物的地区。设置自由边境区可以繁荣边境贸易,特别是在一些国家,荒僻的边远地区与内地交通不便,设立自由边境区便于当地从邻国获得必需的物资供应。
6. 复合税
【答案】复合税是对某种进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复合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7. 生产成本
【答案】“生产成本”也称之为“产品成本”。它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价值之和。
8. 保护就业论
【答案】保护就业论是贸易保护理论的一种,主要在西方发达国家盛行。该理论是指,每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家和工会领袖就归罪于来自外国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纷纷主张以限制进口来保障本国工业的生产和就业。保护就业论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解释。从微观上说,某个行业得到了保护,生产増加,工人就业也就增加。从宏观上说,保护就业论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基础之上的。20世纪80、90年代的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保护国内的生产和就业。
二、思考题
9. 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讨论以下定理是否继续成立:
(1)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
(2)罗勃津斯基定理。
【答案】(1)在特殊要素模型中,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不成立。原因在于:
①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考查的是一种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只有公共要素可以在部门内流动,特定要素是固定的。因此,对特定要素而言,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不成立。
②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是指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公共要素(如劳动L )的提高,使所有部门特定要素(如资本X 、土地:T )的报酬提高,公共要素(L )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出口行业还是进口行业。由此可看出,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对于公共要素也不成立。
⑵在特殊要素模型中,罗勃津斯基定理只对特定要素成立,对公共要素不成立。原因在于: ①罗勃津斯基定理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当公共要素增长时,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产品产量都増加,与罗勃津斯基定理相悖。因此罗勃津斯基定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对公共要素不成立。
②对于特定要素,当某个特定要素增加时,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的产品的产量下降,与罗勃津斯基定理相符合。
10.研究显示,发达国家中消费者为每一个被保护的就业机会付出的代价都不小,为什么政府仍要保护这些行业?
【答案】(1)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思想,一国政府通过对行业的保护,而带动产出和就业的增加。为了能够达成宏观经济的总体目标,政府可能会不惜代价的去保护一些关键行业。
(2)有时候一些国家政府会用保护某些行业的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而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本国经济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令可花很大代价也要去保护。
(3)因为某行业的发展处于劣势,并且很有可能威胁到社会的公平,从而影响到社会环境的稳定,为了维护稳定,政府会坚决进行保护。
(4)在某些情形下,对一些具体行业的保护关系到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安全等,即使花再大代价,政府也愿意这么做。
(5)还有可能是受保护的行业拥有实力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或者说是重要的选票来源。所以如果从就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考虑,尽管代价不菲,政府还是会对这些行业进行保护,以满足其政治上的利益最大化。
11.设A 、B 两国对商品X 的供求曲线相同,为:
C 国不生产X ,只能从A 、B 两国进口,其国内需求为:
(1)求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商品X 的国际价格及各国的贸易量。
(2)如果A 、B 两国同时对c 国实行贸易制裁,不向其出口,求和自由贸易时相比,各国的福利变化情况。
(3)如果A 国单独对C 实施制裁措施,不向其出口,求A 、B 、C 三国的福利变化情况,这时A 国的制裁措施是明智之举吗?为什么?
【答案】(1)自由贸易下,由
由
(2)两国贸易制裁下,由
A 、B 两国的损失为
:
因此,C 国的损失为:,
可解得商品X 的价格为2.5;
相对与A 国合作制裁C 国的情况,获利(3)A 国单独制裁则,A 国还是损失11.25,由B 国相对自由贸易获利:
20+11.5=31.25。
C 国进口量比自由贸易减少60-50=10个单位。
可解得商品X 的价格为2。
可解得A 、B 两国都生产190单位,消费160单位;A 、B 国分别可解得商品X 的价格为1.25。 时,C 国该产品价格为5。 出口30单位到C 国,所以C 国一共进口60单位。 B 国生产量为200,国内需求量为150,所以出口量增加到5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