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02宏微观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答案】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其含义或基本思想是:由于存在失业,厂商们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上,获得他们所需要数量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假定为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于是,他们愿意按现行价格水平,提供需求所要求的数量。
2.净出口
【答案】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出口减进口。在用支出法核算GDP 时,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小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的购买支出中减去; 而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计入本国购买支出中。3.滞胀与通货紧缩
【答案】(1)滞胀指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同时并存情况下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状态超出了凯恩斯主义和菲利普斯曲线所能解释的范围。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滞胀现象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不旱交替关系,因此凯恩斯主义政策不能调整滞胀状态。
(2)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水平显著、持续地下降。
二、简答题
4.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答案】(1)凯恩斯定律的含义
与萨伊定律不同的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中提出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
y=c+i+g+需求。按照凯恩斯定律,只要存在着需求,社会便可以生产出任何数量的产品与之相适应,
(x-m )的意义即在于此。凯恩斯定律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
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时代背景是1929~1933年的人萧条,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失业问题严重,而工厂却有很多多余的生产能力。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按照凯恩斯的观点,经济中总是存在闲置着生产能力,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是可行的,这也是二战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大受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5.试述经济学中所称的“自动稳定器”及其对经济波动的作用。
【答案】(1)自动稳定器的含义
,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自动稳定器又称为“内在稳定器”
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仟何行动。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以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2)自动稳定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
财政制度的这种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由下列情况来体现并发挥作用:
①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经济繁荣时情况则相反。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②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③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
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总之,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它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6.为什么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而非市场经济活动不计入GDP'?
【答案】现代社会经济是市场经济,因此,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里创造了多少财富,只能用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来度量,也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收入和支出法来计量GDP 。非市场经济活动是无法包括到收入和支出的范围中来的,例如,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地下经济活动等都没有经过市场交易,既不能反映出人们的收入,也不能反映出人们的支出,因此,无法计入GDP 。7.试从总需求、总供给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三个方面,分别讨论:
(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2)用宏观经济政策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3)如果上述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那么其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答案】(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①从总需求角度:当产出己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如果总需求仍小断增加(假设政府仍然持续
,则将造成通货膨胀。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②从总供给角度:因为生产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上涨,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③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当经济遭受冲击,以致实际物价水平上涨时,如果人们预期物价将加速上涨,医而加速采购商品,那么这将使实际物价水平进一步快速上升,从而再度引发人们对通货膨胀上升的预期。
(2)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①从总需求角度:如果政府不继续扩张信用,而将货币供给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则经济体系内会有自动调节的机能来抑制通货膨胀。
②从总供给角度:生产成本的上升将会产生一个两难的困境。如果希望恢复产出水平,则必须提高通货膨胀率; 如果希望维持现有的物价水平,则必须进一步降低产出水平。
③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只有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向公众清楚地表明物价水平已经得到控制,才能改变公众的预期,才能有效解决通货膨胀。
(3)付出的代价
①从总需求角度:}x济体系的自动调节机能运作得较慢,对经济增长有不利的影响。
②从总供给角度:如果可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则必须牺牲产出水平。
③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政府的货币制度可能必须重建,并且经济环境可能会包含过渡时期常出现的动荡J 清形。
三、论述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