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回

【答案】方回是元诗人,字万里,号虚谷。款县(今属安徽)人。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赢奎律髓》等其诗专主江西,为“江西诗派”之殿军。所著《灜奎律髓》,选唐宋以来律诗加以评论,“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宗唐者多加以非笑,而学律诗者多以其书有路可寻,故传刻甚多。生平事迹见《元书》卷八九。

2. 元白

【答案】元白是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合称。二人为好友,文学观点相近,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皆擅歌行、排律,诗风平易浅切,通俗流丽,于中唐诗坛影响甚大,但后世褒贬不一。他们除在诗歌语言通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外,还通过诗歌咏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等,元棋的代表作有《乐府古题》等。

3.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答案】“用传奇而以志怪”是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特色的评价。蒲松龄吸收了唐传奇的优点,借用传奇的笔法和技巧,重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故事情节曲折有致,描绘更加生动细腻,尤其是在人神鬼狐的形象上,他们多具人情,偶尔又表现出非人的特点,虚幻情节和现实情节融为一体,使他们的形象千姿百态,个性突出。《聊斋志异》不仅标志了我国传统志怪小说及传奇问的中兴,而且代表了文言小说的高峰。

4. 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不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5. 古文运动

【答案】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询、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6. 宝卷

【答案】宝卷是中国民间讲宗教教义的说唱脚本,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至明代才有宝卷之名,采用说唱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的一种说唱形式文学。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内容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问故事,以佛经故事最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今存《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宋普明和尚所作。明清以来,取材民间故事的宝卷日渐流行。最为后世所知的有《梁山伯宝卷》、《药名宝卷》等200余种。形式上以七言和十言韵文为主,间以散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7. 诚斋体

【答案】诚斋体是南宋杨万里所创的诗体。杨万里字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III 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 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天矫奇崛的结构,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代表性作品有《晓行望云山》、《小池》等。

8. 元和体

【答案】元和体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元合体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狭义的元合体是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据《新唐书·元稹传》记载:“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后来模仿元白风格所作的作品,也称元和体。又因白居易编有《白氏长庆集》,元植编有《元氏长庆集》,后人也把这种诗风称为“长庆体”。

二、简答题

9. 简评李贺诗歌的艺术。

【答案】唐代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以奇著称。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有独创性

李贺诗歌的想象和构思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2)诗歌意象非同寻常

李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为惊险、瑰丽。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代表作如《李凭箜篌引》。

(3)“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李贺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

(4)唯美倾向

李贺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总之,李贺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10.简述《桃花扇》的作者、产生时代和主要内容。

【答案】(1)《桃花扇》的作者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它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许多方面均富有一定的艺术创造性。

孔尚任,字聘之,一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塘、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六}一四代孙。他与当世文人、遗老冒襄、孙枝蔚、宗元鼎、叶燮、汪碗、吴绮、邓汉仅、石涛等交游,颇熟谙明清易代之际掌故,以侯方域、李香君事谱《桃花扇》传奇,誉满天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作《长生殿》的洪异并称为“南洪北孔”。

(2)《桃花扇》产生时代

《桃花扇》的创作时代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殉国。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 朝臣卖官瞥爵,搜刮钱财; 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土朝土崩瓦解。

(3)《桃花扇》主要内容

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诚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圈出一树桃花,故名桃花扇。后,南明火亡,侯、李重逢。但国己破,何为家? 于是他们撕破桃花扇,分别出家。

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械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11.柳永词的文学成就。

【答案】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词人。他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