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822经济学原理(二)(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论述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特征。
【答案】(1)从生产力的组织形式看,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也逐步形成了从个人业主制向公司制和其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制度的过渡。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起点,首先与简单协作相关。在简单协作的场合,互不依赖的单个劳动转化为一个结合的社会劳动过程,对生产力的促进起着重大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分工协作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进一步发挥了协作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当分工协作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得以确立。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厂一开始就要求较大的批量生产和分销,要求较大的资本的集中,单个资本的企业或业主制必然发展到以联合资本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形式。
(2)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的,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主义企业是以资本与雇佣劳动的交换或劳动力的自山买卖为前提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一方面,劳动力获得了人身自由,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能力,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广泛分离,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劳动者只有靠出卖劳动力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②资本主义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以资本所有权为中心的,作为资本的所有者,资本家拥有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指挥的绝对权力,这种权力是资本所有权中派生出现的,是资本的属性和职能。作为被资本家购买的特殊商品,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下劳动,服从资本家的意志。
③资本主义企业的分配制度是以剩余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它的基本特点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属于资本家,而不属于工人,其中一部分产品价值作为劳动力的价值支付给工人,超出劳动力价值以外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占有,尽可能多地占有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答案】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由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部分组成。对外贸易的基本职能是经营进出口业务。一方面,通过出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上悄售国内生产的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通过进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内所需要的商品,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式的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有利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2)通过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外贸途径,引进先进设备、购买专利技术,同时通过对先进技术设备的掌握,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学到手。通过引进,可以节省时间,节约资金,加速经济的发展。
(3)通过对外贸易,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可以扩大交换的范围,增加商品数量,赚取外汇; 促使使用价值多样化,节约社会劳动,增加资本积累。
(4)通过对外贸易,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调整国内市场,繁荣国内商业,繁荣国内市场,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5)通过对外贸易带动经济发展来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部门不仅促进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而且可以结合自己的业务,积极参与对外关系的开展,有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论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缺陷。
【答案】(1)过度竞争是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是两条:一是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 二是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闭置或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
(2)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缺陷
①过度竞争使生产者进入过密,高估或低估市场需求,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度竞争一方面使有效需求被高估导致生产能力过剩,造成生产者损失; 另一方面,在下一个生产过程,需求又可能因前一个过度竞争过程被低估,而减少供给,导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②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在过度竞争的氛围下,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数过多,消费者的搜寻次数过多,结果是其所能接受的价格始终在市场平均价格之下。因此,过度竞争对生产者来说必然是库存增加,或者只能通过“降价”来减少库存,从而给生产者造成损失。
③过度竞争加人竞争成本,从而导致产业利润率过低,并损害了企业或产业的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竞争环境。具体来说,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企业的广告行为以及新设立企业的数量都对利润率的大小有影响。
过度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表明,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作用是有条件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试图努力寻找的一种使竟争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并因而致力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扩大生产规模,谋求超额利润。竞争的结果是使生产、资本日趋集中,在某些产业部门甚至出现高度垄断的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间过度竞争的状况,增强了大企业之间、大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协调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过度竞争现象。
4. 我国为什么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答案】(1)经济增长方式
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结合方式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称为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
方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①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增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而小是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②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2)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
①粗放型增长方式效益低下,集约型增长方式效益相对较高,因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内涵式增长力式。
②由于受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建国初期只能实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我国生产、建设和流通等领域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是:产品质量差,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资源消耗量大,浪费严重; 设备利用率低,工艺流程落后; 单纯热衷于上新项目,铺新摊子。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5. 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以下基本要素:
(1)规范化的市场主体
规范化的市场主体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人和群体。市场主体必须具有对交换客体的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要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以充满活力和规范的微观主体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给出的“游戏规则”。
(2)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整体性、联系性和开放性。具
体表现在:一是各类市场相互联系成为完整的市场体系; 二是地方市场与国内大市场融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 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大市场相接轨,融入国际市场体系。
(3)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
现代市场经济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运行的。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一种内在调控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