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开大学商学院839人力资源管理综合之组织行为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组织道德如何影响组织公共关系?
【答案】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或职能。组织道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影响组织的公共关系:
(1)组织道德是组织公共关系的灵魂,有助于组织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创造人和的环境,增强公众对组织的美誉度;
(2)组织道德可以调节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3)调节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影响员工对组织的向心力、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
(4)调节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组织与不同层次的公众的关系、与传播媒介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塑造组织的公共形象,影响组织的公共关系。
2. 沟通在组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对一个组织来说,沟通的作用在于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将适当的信息,用适当的方法,传递给适当的人,从而形成一个健全、迅速、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以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来,可体现在三个方面:
(1)提供充分、准确的信息材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正确决策是组织高效运作的关键,无论是“做正确的事”,还是“正确地做事”,都是决策要解决的问题。在决策过程中,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原因的分析,还是各种方案的选择比较,都必须以所掌握的有关组织内部、外界环境的信息为依据,决策的失误往往是由于信息的小完备所导致的。在组织的竞争中,先拥有信息就掌握了主动权; 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完备的信息,就能获得竞争优势。要获得完备的信息,就必须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2)沟通是统一思想、协调行动的工具,是有效控制的基础。
组织对员工的职责由于处境不同、利益和知识经验各异,因而组织成员和群体对某些问题、某一措施的认识与态度有差异。这会影响组织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而影响组织活动的效果。分歧过大甚至会危及组织的存在,导致组织的分裂或解体。因此,为了使人们达成共识,理解并执行组织的决定,就必须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交换意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并协作行动,以完成组织目标。
(3)沟通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
在工作中,明确告诉员工做什么,如何做,没有达到日标如何改进,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这些具体日标的设置、工作过程中的持续反馈以及对理想行为的强化都要通过沟通实现。有效沟通所带来的组织内部经验传递、学习提高,也是一种激励手段。
(4)沟通提供了情绪表达机制,是组织成员之间特别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有效的沟通,可以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通过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增进了解,达到默契,使人际关系趋于融洽。沟通为员工提供了一种释放感情和压力的情绪表达机制,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沟通的水平、态度和方式。领导者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疾苦、虚心征求意见,就是沟通的一种方式。所以沟通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总之,沟通是组织中一切活动的基础,巴纳德将沟通视为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是领导人员的基本任务。
3. 组织行为学产生与管理学发展有何关系?
【答案】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其产生渗透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
(1)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研究中,开组织行为研究先河的是罗伯特·欧文。欧文认为关注雇员、改善劳动条件是企业管理者的最佳投资,不仅会减轻工人的不幸,也有利十企业的经营。
(2)19世纪四五十年代,公司制度产生。19世纪后半叶,相应的管理理论研究走上科学轨道,这是经济组织的重大创新和管理研究的重要进展,同时也伴随着社会阶级关系和组织行为的重大调整。管理运动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劳工阶层的相对贫困化日益普遍。工会组织活动得到发展。这种形式使人力资源的工作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得到重视,对个体行为的理论研究开始出现。
(3)20世纪初,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与组织中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突出。梅奥主持的“霍桑试验”拉开了行为科学研究的大幕。1935年,“劳动宪章”迫使管理者寻求新的方式管理员工,改善工作环境,与雇员建立良好关系。而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作为研究群体行为的开始,对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行为科学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正式形成。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经过充分的讨论,正式把这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对员工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
(5)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义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的研究,它的内容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内人和群体的行为。其特征是既注意人的因素,又注意组织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人群关系学派和组织理论的综合。最近20年来,行为科学主要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理论的综合,也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一些课题发展的,因而称为“组织行为学”。综上所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过程伴随着管理学的发展过程,并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组织行为学的出现,反映了组织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以往的管理理论将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一一企业作为组织研究的典型,从有效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到增加企业对股民的吸引力,都是管理活动追求的重点。如今,非营利性组织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力资源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被视为组织活动的终极目的。
4. 辨析文化维度理论的内容,说明如何用文化维度理论预测人的文化行为。
【答案】对文化差异进行的更全面的分析是由荷兰管理学者吉尔特·霍夫斯泰德进行的。他所发现的国家之间的差异可以令人信服地归因于民族文化的差异。霍夫斯泰德发现民族文化对雇员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和态度起着主要影响。通过因素分析总结了区分国家和民族文化对雇员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影响最大的四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长期一短期导向。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①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个人有相当大自由度,人们只关心自己的或直系亲属的利益,强调个人独立。
②集体主义,以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为特征。在这一结构中,人们希望自己所属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能给予帮助和保护,以这种安全感为交换条件,自己对群体保持忠诚。所以集体主义文化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不可分割。
霍夫斯泰德发现,一个国家的个人主义程度与这个国家的富足程度密切相关。
(2)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用于衡量社会对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被认可和接受的程度。一个权力距离大的社会认可组织内权力的巨大差异,雇员对权威显示出极大的尊敬。称号、身份及地位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3)不确定性规避
①低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认为人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不同的社会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方式不同。人们接受、容忍这种不确定性,相对而言对风险泰然处之,人们感到相对的安全,敢于冒险,对来来充满信心。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对与自己不同的行为和意见也表现出宽容,因为他们没有困此受到藏胁的感觉,这类国家有新加坡、瑞士和丹麦。
②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以成员中的高焦虑水平为特征,其以不安、压力、进取性为证据。在这种社会中,由于人们感到受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威胁,就创建机构、制定更正式的规则来提供安全和减少风险。社会成员趋向于相信绝对真理,对异常的思想和行为缺乏容忍。在一个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中,组织成员表现出较低的工作流动性,终身被雇佣是一种普遍实行的政策。
(4)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
①有的文化强调生活数量,这种文化的特征是过分自信、竞争和物质主义,强调事业成功导向。
②有的文化则强调生活质量,这种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对他人幸福表现出敏感,关心他人利益。
(5)长期一短期导向
长期一短期导向是指一个国家对传统的重视程度,长期导向与经济发展速度的相关性很高。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分维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所开发的系统得到广泛接受和运用,成为跨文化管理理论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