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694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闻一多称赞唐诗____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答案】《春江花月夜》

【解析】闻一多在1941年完成的唐诗研究名篇《宫体诗的自赎》中,称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给尽溢美之词。

2. ____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昧。

【答案】玄言诗

【解析】玄言诗发端自魏正始时代。西晋只有少数诗人以玄言入诗。东晋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叶,玄言诗己经式微了。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

3. 《焚书》作者_____

【答案】李费仁

【解析】《焚书》是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赞著的哲学、文学性著作。李费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

4. _____,赏心乐事谁家院。

【答案】良辰美景奈何天

【解析】出自《牡丹亭》。意思是赞叹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无处排遣,良辰美景尤在,但赏心乐事却不知在谁家谁院。

5. 竟陵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谭元春

【答案】钟惺

【解析】竟陵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样,竟陵派也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

6. 辛弃疾的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并以豪放悲壮为主导,人们称之为“____体”。

【答案】稼轩

【解析】辛弃疾以散文句法和经子诗赋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他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 他的词无论长调或小令,都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人格。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7. 北宋中叶,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以文为诗”,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____”。

【答案】诗文革新运动

【解析】北宋欧阳修小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 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犷“以文为诗”的现象。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8.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____。

【答案】诸子散文。

【解析】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9. 批评“儒以《诗》、《礼》发冢”的思想家是____。

【答案】庄子

【解析】《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接其鬓,压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10.李清照提出“____”的词创作主张。

【答案】词别是一家

【解析】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文、赋并茂,尤以词甚。而其《词论》作为词史上第一篇论词文评,颇有见地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鲜明地表达了词作应“协音律,贵文雅,主创新,求浑成,本婉约”等观点。

11.在“三言”的影响下,_____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

【答案】凌朦初

【解析】凌朦初的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明代崇祯年间。

每集40篇,共80篇,内有1篇重复,1篇杂剧,故实有拟话本78篇。作品多是取材于古往今来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轶事,敷演成文,以迎合市民的需要,同时也寓有劝惩之意。

1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

【答案】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析】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二、名词解释

13.韩孟诗派

【答案】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14.元杂剧

【答案】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15.都城赋

【答案】都城赋,是以都市为描写对象的赋。又称为都邑赋,或都市赋。它最早产生于汉代,首创者是班固。两千年间,这类赋从来未问断过。清康熙年间陈元龙等人所编辑的《历代赋汇》,收“都邑赋”百有余篇尚不包括清朝在内。在这些都城赋中,有七篇最是广为人知,又颇受好评,如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左思的《三都赋》。

16.辛派词人

【答案】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辛弃疾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的传统,把爱国激情与豪壮的英雄本色诸如词中,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与豪放劲健的风格感染了同一代词人,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