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62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

2. 情操

【答案】情操指较复杂的带有理性的深沉情感,是构成个人价值观和品行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理智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宗教情操和自我情操等。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把情操看作个体习得的动力特质,属外能,并认为自我情操是人格的基本动力以及其他情操的基本统一结构。

3. 陈霖的拓扑实验

【答案】陈霖的拓扑实验中,采用了三组不同的图形,其中圆和正方形、三角形在形状上看

,因而是拓扑等价的; 圆和环由于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因而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没有“洞”

具有不同的拓扑性质。实验时要求被试注视两个图形中的注视点,并报告注视点两侧的图形是否一样。结果显示,被试对拓扑性质不同的图形,有较高的正确报告率,说明对拓扑性质的差异更敏感。陈霖的拓扑实验表明,在视觉加工的早期,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4. 自上而下的加工

【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5. 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6. 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7.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答案】而部动作编码系统是测量而部各部位的肌肉运动系统。是艾克曼等人在总结过去对面部表情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个尽最大可能区分而部运动的综合系统,是迄今为Ih :最为详尽、最为精细的面部运动测量技术。它以而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而部肌肉运动的精确图式。

8. 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9. 能力和智力

【答案】能力是指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其基础是知识和技能。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同时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能力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分不开。智力是心理学基本概念。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10.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比的监控。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宫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

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二、简答题

11.请举例说明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

(1)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对某个物体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比如,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红旗”时,我们的感觉加工的是关于“红色”、“长方形”等与“红旗”有关的各种个别属性,而我们的知觉就是整合感觉加工的有关“红旗”的个别属性,然后根据己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其是“红旗”。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

①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的产生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过程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有密切关系,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有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②由感觉到知觉,其间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即个体依赖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选择的对感觉加工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形成对事物的一个整体印象。个体整合感觉信息的过程受其当时的兴趣、需要、动机和情绪的影响。同时,人的态度和需要也会使知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③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并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相加。比如,我们看到一个正方形,它的成分是四条直线。但是,把对四条直线的感觉相加在一起,并不等于知觉到一个正方形。我们日常看到的不是个别的光点、色调或线段,也不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刺激特性,而是由这些特性组成的有结构的整体,如房屋、树木、花草、人物等。

12.简述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子清绪的评定一兴奋学说。其主要内容是:

(1)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2)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