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普通心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比的监控。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宫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
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2. 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间题解决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式。
3. 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4. 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答案】晶态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液态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急加工和问题解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5.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答案】而部动作编码系统是测量而部各部位的肌肉运动系统。是艾克曼等人在总结过去对面部表情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个尽最大可能区分而部运动的综合系统,是迄今为Ih :最为
详尽、最为精细的面部运动测量技术。它以而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而部肌肉运动的精确图式。
6.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被认为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三方面功能: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7. 应激
【答案】应激是默里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应激是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的时候,应激就会产生。
8.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 )
【答案】部分报告法是测量感觉记忆的方法。Sperling 将全部的刺激项目排成3X4矩阵,刺激以50ms 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再根据报告者的准确率计算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了随机的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9. 性格
【答案】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即后天形成的品格。如诚实、坚贞、奸诈、乖庆等可作善恶、好坏、是非等价值评价的心理品质。
10.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二、简答题
1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
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机率就会提高。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1)二者联系
①操作性条件反射对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有进一步的意义。它是对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②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共同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 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2)二者区别
①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狗流唾液? 是食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白鼠去抓机关? 只好认为是由它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②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 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③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 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
12.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答案】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并通过社会实践加以检验的。
(1)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活动不能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它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从物种发展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是神经系统、脑的机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以及脑核磁共振技术等方法的使用,也己证明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和人脑的活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2)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对内外信总进行加工、储存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器官,大脑皮层具有对复杂信息进行接收和加工处理的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与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大脑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可见,离开了人脑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活动。人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离开了人脑就不能产生人的心理活动。但是,人脑只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物质器官,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自然前提,如果没有客观现实,脑就没有反映的对象,人脑自身是不会单独产生心理活动的。客观事物以各种不同形式作用于人脑,通过大脑的加工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