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618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精英决策

【答案】精英分析方法认为所有的政治系统都分为两个阶层一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精英分析的核心观点在于,公共政策是统治精英的偏好和价值体现,大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精英所操纵的。因此精英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杰出的精英人物决定的,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观而不是大众的需求和意愿。

2. 利益整合

【答案】利益整合是指在承认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相对独立和差异性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当它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应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益整合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1)纵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利益整合。实现纵向利益整合的关键是克服狭隘的地方主义、部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2)横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各地方政治体系之间、各政策执行机关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利益整合。通过这种整合,使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三者得到合理配置,从而避免因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公共政策规避。

3. 线性规划

【答案】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即以消耗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使产出最大,也可以使投入达到最小。

4. 政策分析

【答案】政策分析是指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简述如下:

(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社会现实中的某个(些)问题怎样成为公众在政治上注意的对象? 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如何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是什么? 不同的政策问题主要采用哪些分析方法? 建立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建立政策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现政策方案的目标是什么? 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怎样对所选择的政策方案优化? 什么利益群体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了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 政策方案是怎样被正式通过和颁布的? 正式通过的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有效的政策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在政策实施中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措施? 这些行动措施对政策内容产生了何种影响?

(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影响? 由谁去评价政策结果? 政策评价的结果是什么? 政策是继续执行、发展、还是终止?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5. 多党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多党制国家政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 ②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③政党小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小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可以分为两个类型:①国内多个政党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的优势,多为正当的联盟执政:②国内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是其中的一个政党的力量长期占绝对优势,并且处于单独执政的地位。

6. 公共政策

【答案】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该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内容:

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

②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

④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定准则。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合法性。

二、简答题

7. 公共部门如何才能以顾客为导向?

【答案】公共部门要实现以顾客为导向,就要对公共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民的需要和价值作为组织行动的指导。这意味着确定施政日标的标准由专家决定转变为对公民所需的考虑,使公共资源的投入与执行政策的过程,均能达到顾客期望的结果。

(2)重视服务质量。以成本效益为基础的效率标准,转变为对服务质量以及民众评价的重视。

(3)重视评估与改进。从依法行政转变为“产品质量”的评估与改进,即从消极的控制转变为积极的服务。

(4)获取员工的认同。管理理念由控制员工转化为获取员工的认同。

(5)注重效果。强调对从对特定“功能”、“权威”及“结构”的服从,转变为对“使命’,、“服务”、“顾客”以及成果的高度认同。(6)建立公务人员对责任的自主性和认同。责任由法规强制,转变为公务人员自主性的建立与认同。(7)培养使命感。由一味的遵循“法规’夕、“程序”,转变为对问题彻底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8)寻求民众的支持与认同。从一条鞭式的管理,转变为寻求民众的支持与认同。

8. 简述绩效管理必要性。

【答案】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绩效管理既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表现为:

(1)对绩效管理的需要

①责任落实。公共部门对公民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上负主要责任:①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并按正当程序支出; ②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 ③资源必须用于达成预期的结果。同时,人们期望政治家能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这些责任都要求存在某种对绩效评价的方式。如果我们不能测评政府的绩效,那么,我们很难知道公共部门是否负起了责任。

②利害关系人的期望。公共服务具有各种各样的顾客,他们并非是对同一结果感兴趣,公共管理者经常面临着困境,特别是满足了一部分顾客的要求,可能使另一部分人感到不满。利害关系人都希望政府的公共政策满足他们的利益. 绩效衡量是衡量是否满足不同顾客要求的一个方法。

③对结果导向的强调。在现阶段,公共管理更讲究“结果导向”而非程序、规则导向。传统上,公共行政比较强调过程、投入,不重视结果,往往导致形式主义、浪费和官僚主义。公共管理认为,程序和规则固然重要,但最后是否产生好的结果,是否满足公民需求则显得更为重要。

④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要求。在个人与组织互动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仅仅进行个人绩效评估是不够的,个人绩效的提高并不完全导致组织绩效的提高,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

(2)绩效管理的意义

从实践中来看,绩效管理与评估在当代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绩效管理作为一种诱因机制。任何管理,包括公共组织的管理,都需要某种诱因机制的存在,才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动力。组织诱因机制最重要者莫过于将绩效与奖惩相联系。通过绩效评估,使组织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了依据,建立在绩效评估基础上的奖惩,强化了组织的激励机制。

②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管理工具。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管理工具,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政府运作和管理上加上了成本一效益的考虑,改变了政府机关的浪费现象。从某种角度上说,它是公共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