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新时期下中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德育,改进,创新

  摘要


摘 要
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发展他们的思想道德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抵制一切非法侵蚀,立志培养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奠定作用,对学校工作起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还未完全转换过来,各种社会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新旧制度交替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针对这些新情况,我国中学德育工作在创新与改革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性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思想道德缺失现状,道德判断能力很差,思想觉悟很低。面对中学生在品德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学校必须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加强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使中学德育及时地走出困境。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新时期下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中学德育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德育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服务,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二是德育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德育能够使中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二部分论述了当前中学德育改革和创新的社会背景。首先论述了当前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包括了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的剧变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中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影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促使中学德育教育对象的主体化。二是阐述了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新问题:积极的传统道德观念被不同程度地疏远;对理想信念的迷惘淡漠化;价值取向的个人化和功利化;文明行为的缺失和失当;贪图享乐和肆意消费的生活作风;淡泊、轻视纪律和法制。
第三部分论述了新时期下中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建立紧密联系,构建一个立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二是优化中学德育环境;三是中学德育应采取的具体的教育方法,包括采取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寓情于教的方法,亲身体验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