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719新闻与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的传媒新业态。
【答案】(1)传播结构上的变化
①实体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是新型的传播一接收终端。人们不再需要报纸、收音机和电视等传统的接收媒介,在电脑和手机上就可以看报、听广播和看视频。②内容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既有其独特的传播内容,但也并非完全独立。
大众可以进行内容生产,新闻博客、播客和微博上每时每秒都在产生新的信息; 一些以往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载或播出的新闻信息可以流传出来,并随着网友们频繁的转发得到传播; 传统媒体的记者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通过博客和微博来寻找消息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一种“互动联盟”,前者负责爆料引出话题,后者随后跟进,进一步扩大信息的传播面和传播效果。
对于传媒业结构来说,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部分地改变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信息采编流程,但其尚未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信息生产力量,它的运作还有赖于传统媒体。
(2)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①报业:同归精英
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的发行周期、发行成本、发行模式都必须改换;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数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传播公信力和专业的采编队伍是互联网和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
报纸更适合做大型的深度报道和深度解读,进而成为严肃公正的多元意见交流平台; 对深度报道、评论感兴趣的基本上是社会精英阶层。
报纸将回归它的初期状态:精英媒体。报纸看似放弃了以动态新闻为主的报道阵地,实则更加强化了公信力和权威性。
②电视:主导娱乐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诞生之时,受到技术条件如带宽、屏幕硬件等方面的影响,电视并没有像报纸那样受到如此巨大的冲击。电视在当代还牢牢地占据着传媒业的第一把交椅。
作为同互联网和新媒体最为“相像”的传统媒体,“电视屏幕”与“电脑屏幕”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受众对于节目的视/听觉震撼性有很高的需求,电视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其高品质节目的制作,充分发挥其休闲娱乐功能。
③广播:受众细分
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广播的潜在受众和真实受众人数都在增加,对节目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广播应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内容细分,使其目标受众定位更加明晰,把握受众的真实需
求,戮滞,,忠实受众,从而拉动收听率增长。
(3)业务操作上的调整
互联网和新媒体对于传媒业的影响,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看,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力一面:一是对于所有传统媒介产品进行“数字化”; 二是对于不同媒介产品进行融合。
①信息的“数字化”
快速、海量、互动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使得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原来媒体时空限制、单向传递和表达方式单一的局面,信息数量的大爆炸和传递手段的多样化齐头并进。
传统媒体的应对:传统媒体内容的“数字化”,报纸推出网络版,手机报; 电视台开办网站,发展IPTV ,推出手机电视; 广播台也建立自己的互动平台,并积极推行数字广播。
②新闻采编流程的转变
强调新闻的“事发地,,和信息“始发地”重合、新闻的“发生时间”和信息的“传播时间”重合、新闻的“当事人”和信息的“发出者”重合。
一批为了适应网络传播要求而培养出来的“全能记者”开始活跃在各大媒体采访的第一线。大众百姓得以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中,“公民新闻”浮出水面。
③媒介产品的融合(三网融合)
由于技术的进步,基于三网融合平台上的多种不同媒体之间将实现资源共享。
(4)媒介产值链的重组
从媒介经营的整体趋势来看,内容生产、套餐捆绑、销售服务这一完整的上、中、下游价值链都将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完成重组。
①在媒介融合时代,内容生产将更具专业性和独创性。传媒业整体内容的丰富性离不开个体个性化的创造。
②媒介承包商将不同的节目进行套餐捆绑,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种类,各种媒介形态的产品只需一次购买就能呈现到受众眼前。
③媒介产品的销售服务更为精准,更有针对性地找到目标受众群体,更有效、更清晰地勾勒出广告与销售的市场版图。
2. 简述19世纪上半期美国大众化报纸的主要特点。
【答案】美国大众化报刊主要是指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新闻史上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读者对象较政党报刊更大众化及售价低廉而得名。美国大众化报刊其内容以大众普遍关心的内容为主,一般分为多个不同版块分别刊登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房产、美食、汽车、教育、数码等信息; 专业性不强,内容一般浅显易‘懂,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 价格一般不高,主要利润来源于广告。其价格一般定位于5角至两元,依照版面多少和印刷精美程度而不同。价格策略是不求在零售或订阅价格上收回成本,以低廉的价格尽可能大的扩大发行量,然后再把大批的受众出售给广告商。美国大众化报刊时期主要的报刊是《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和《纽约时报》。主要特点有:
①面向社会中下层,以广大平民百姓为主要读者对象
②政治上标榜超党派而廉价
③报纸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④经济上实行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报纸,不依赖政府或者政府的津贴
⑤内容上,除了少数鼓吹社会改革、宣传改良主义主张的以外,一般着重报道地方新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体育新闻以及种种软新闻
⑥读者对性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
⑦文字简短通俗,编排活泼花哨,可读性强。
3. 简述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答案】(1)反映并代表舆论
①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②新闻媒介履行的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众传播,对社会全面开放,其传播涵盖范围之广、公开性程度之高,是其他传播渠道难以比拟的。且它的传播又是持续、大规模的运作。
③舆论形成的自始至终,都常常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实际己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常常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2)引发舆论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报道外界信息是经过仔细筛选与过滤的,并采用种种手段把媒介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凸现,使之成为公众焦点,甚至进而引发公众舆论。这是一个严格选择与精心突出的过程。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新闻媒介长期、潜在地作用、影响舆论的一个最重要手段。
(3)引导舆论
现代新闻媒介很多情况下已上升为舆论的积极引导者。这种引导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公众在形成意见态度的过程中,实际早己不知不觉间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若隐若现,潜移默化,作用更持久,作用力也更大。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指新闻媒介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即通常所谓“用事实说话,’),或者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点立场,引导舆论。
由于新闻媒介常以公众代言人姿态出现,它的意见传播具有公开、广泛、持续时间长、声势浩大的特点,在社会意见中具有独特的权威感,这是媒体意见独有的、很难被超越的优势,也因此使之很容易成为主流意见。
4.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答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大千世界每日每时发生的事件实在太多,把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