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华大学东亚中心628历史学综合之国际关系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行为主体

【答案】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国际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国际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2. 美西战争

【答案】美西战争是指1898年打着支援民族解放旗帜的美国和为维护自己海外利益的西班牙所进行的战争。在美西战争中,西班牙战败,1898年12月10日签订《巴黎和约》,根据和约规定: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及所有权,古巴宣布独立,但实际上处于美国的军事控制之下; 西班牙将波多黎各岛和西属西印度各岛、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割让给美国; 美国付出2000万美元后获得了菲律宾群岛。美西战争后,美国又吞并了夏威夷群岛。美西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从此全面加入到列强争霸世界的角逐之中。美西战争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大为提高,成为新兴的世界强国。

3. 科索沃战争

【答案】科索沃问题是指南联盟境内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针对该地区的“种族权利”和“历史权利”而产生的冲突。1998年2月,“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分子袭击南驻科警察哨所,科索沃危机全面爆发,并逐渐升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北约采取打击南联盟的立场,并执行双重标准,纵容阿族分离主义分子的分裂活动,干涉南联盟维护国家主权的行动,对南进行武器禁运、经济制裁。1999年3月24日,北约假维护“和平”与“人权”之名,开始了对南联盟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造成上千人的伤亡和几十万难民。6月12日以北约为主导的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行使军事保护权,科索沃战争结束。但科索沃问题远没有解决,新的种族仇杀和清洗连接不断,阿族从未放弃过分裂活动,而塞阿两族的历史积怨又因战争愈结愈深。

4. 奇怪战争

【答案】“奇怪战争”是指对在法德边境上,英法与德双方各自安守阵地长达七八个月之久这一事件的称呼。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3日,英、

法对德宣战。但是,英法与德之间的战争主要发生在海上,而在欧洲大陆上,英法军队却躲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工事后面,坐视波兰的灭亡。德波战争爆发后,美、苏、意三国继续保持中立。9月17日,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属议定书的协定,派兵进驻了波兰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

5. 雅尔塔协定

【答案】《雅尔塔协定》是指于1945年2月11日,由美、苏、英三国签署的条约。条约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的对日作战,其条件包括:①“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②“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 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 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③“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美国总统将设法取得中国政府对有关中国问题协议的支持。《雅尔塔协定》有损中国的主权利益,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6. 东盟+3机制(中国与“10+3”)

【答案】东盟+3机制是指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合作机制的简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东盟国家逐步认识到启动新的合作层次、构筑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决定开展“外向型”经济合作。在这种形势下,“10+3”合作机制应运而生。近年来,“10+3”已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10+3”合作机制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拓展,己经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10+3”在18个领域建立了约50个不同层次的对话机制,其中包括外交、经济、财政、农林、劳动、旅游、环境、文化、打击跨国犯罪、卫生、能源、信息通信、社会福利与发展、创新政府管理等14个部长会议机制。"10+3”合作机制被认为是亚洲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振兴的重要标志。在“10+3”合作机制下,每年均召开首脑会议、部长会议、高官会议和工作层会议。中国为“10+3”和“10+1”合作机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 《洛加诺公约》

【答案】《洛加诺公约》是指在洛迦诺会议上与会各国草签的最后议定书和其他七个条约的总称,其主要文件是《莱茵保证公约》。一战后,在国际社会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欧美各大国通过会议和条约等形式调整了彼此间的经济、政治关系,1925年10月5日,英、法、德、意、比、波、捷在瑞士小城洛迎诺举行会议,其中以1925年10月在法德谈判的洛迦诺会议上的《洛逝诺公约》的签订为高潮。《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英国外交的胜利,它在公约中起着第一保证国的决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在欧洲的支配地位,英国顺利地达到了扶德抑法的目的。经过洛逝诺会议后,法国长期经营的欧洲同盟体系受到了严重打击,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被大大地削弱了,而德国是《洛迦诺公约》的最大受益国。《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为德国军国主

义势力的重新登台铺平了道路。但是《洛迦诺公约》并没有解决和消除矛盾,反而使矛盾尖锐化。

8. 日俄战争

【答案】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2月7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日本得到英美支持,俄国处于外交孤立状态之中,远东成为国际斗争的角逐场。中国领土是日俄战争的主战场,清政府软弱无力,自称“局外中立”,中国人民蒙受深重灾难。后来美国出面调解战争。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和约的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特殊的权益; 日本获得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岛屿; 取得了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旅顺的南满铁路及其支线的管辖权; 日俄可在各自铁路线上驻兵护路。这样,日俄两国无视中国主权的存在,擅自作出分割中国东北的决定。日俄战争是垄断资本要求重分世界领土而发生的战争:其后果是把小国从竞争舞台上扫除出去。

9. 世贸组织

【答案】世界贸易组织是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有“经济联合国”之称的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大会,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可对多边贸易协议的所有事务做出决定。部长大会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它的游戏规则对于世界贸易体系的确立乃至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是多边经济体系中三个国际机构之一,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繁荣、安全和负责任的经济世界。其基本职能包括:①世贸组织是制定全球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并监督和强化所有成员实施规则的组织; ②世贸组织是各成员之间就相互开放市场进行谈判的场所; ③它是解决各成员之间贸易纠纷和争端的有效机制。

10.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答案】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是指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后,北约谋求填补苏东地区权力真空而密切同苏东国家的联系而建立的地区性组织。1991年6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外长在哥本哈根举行会议,发表的一项声明中称要加强同东欧国家的政治军事关系,谋求同东欧国家“建立建设性瞧伙伴关系,以便进一步促进一个自由和统一的欧洲的安全与稳定”。1991年1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会议批准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决定每年同东欧、中欧9国、苏联和波罗的海3国举行一次安全会谈,讨论同欧洲有关的安全问题。首脑会议决定邀请苏、波、匈、捷、保、罗和新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参加将于12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次特别外长会议,以确定双方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关系。12月20日,北约和苏东25国外交部或代表在布鲁塞尔举行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有关对话、伙伴关系及合作的声明》,标志着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的正式成立。声明确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其中包括防务计划、军控、军转民、科技和环保等。1992年3月10日,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在布鲁塞尔总部正式签字,成为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1992年6月5日在奥斯陆举行了合作委员会年会。会议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