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医科大学432统计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者剩余
【答案】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 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生产者剩余
,且市场均衡价格为P 0,厂商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为P s =f(Q )
的供给量为Q 0,则生产者剩余为:
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
2. 双边垄断
【答案】双边垄断是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在要素市场上作为生产要素的买方也是垄断者。双边垄断是一种特殊的不常见的形式,即市场的买卖双方都是唯一的垄断者。在这样的市场中,一般买方垄断势力和卖方垄断势力可能相互抵消,买方垄断力的存在可能减弱了卖方垄断的效力,或者卖方垄断力的存在减弱了买方垄断的效力。而这种情况下的均衡也不同于完全竞争的结果。
如果出现双边垄断,究竟在什么样的价格上成交,成交量多少,具有不确定性,这只能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实力来决定。在双边垄断的情况下,讨价还价的结果可能是:买方垄断者倾向于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而卖方垄断者则倾向于价格由边际价值决定。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小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
,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示为:dMU 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U (q )
(q )/dq<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或者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儿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将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因此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4.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答案】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式中,Q 为产量; 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 常数u 、v>0,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固定的资本投入量。里昂惕夫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 取决于和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那一个,即使其中的一个比例数值较大,那也不会提高产量Q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可用图予以描述。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图中,从原点出发经过a 、b 和c 点的射线OR 表示了这一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所有产量水平的最小要素投入量的组合。
二、简答题
5. 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案】(1)序数效用论是指用人们对某种商品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偏好的,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是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
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论又提出了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3)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族中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就是说,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 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数额(即二)。如图所示,预算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于E 点,则E 点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得到了最大效用。
消费者的均衡
6. 运用科斯定理与庇古税解决外部问题的差别。
【答案】(l )外部问题又称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的活动对未参与市场交易的其他当事人产生了直接影响。根据外部性的性质,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一个当事人的行为对其他主体造成直接的有利影响,就是正外部性,如养蜂农户对果园主等; 一个当事人的行为对其他主体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就是负外部性,如排污等。
(2)科斯定理和庇古税都是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负外部性的本质是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从而造成私人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
科斯定理是由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他认为解决外部性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明确产权。产权是指使用某种资源并从中获益的权利。以化肥厂往河流排污为例,科斯认为:如果明确了河流的产权,这
,则一问题将通过市场自动解决。例如,假设化肥厂拥有使用河流的产权(同时拥有污染的权力)
,使得化河流下游的使用者(如养鱼场)会主动向化肥厂支付排污成本(提高了污染的机会成本)
肥厂的排污量减少到社会最优排污量。如果养鱼场拥有使用河流的产权,则化肥厂会主动向养鱼场支付费用,“购买”一定量的河流排污权,使得化肥厂的排污量从零提高到社会最优排污量。因此,无论产权归谁所有,最后化肥厂的排污量都是社会最优排污量。科斯定理解决负外部性的本质在于明确产权,然后由市场自行消除负外部性。
庇古税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提出的,他建议对排污者征税,税额等于排污者私人成本和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