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62学科教育基础综合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答案】(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主要内容有:
①一个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工人、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众,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 同时,必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还应当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③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④开始提出体制改革的问题,认为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而应当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应当使各个生产单位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
⑤在论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时,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
(2)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
①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己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己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②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③在政治建设卜,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④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
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⑤陈云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②系统阐明了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③指导思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即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分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2. 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答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
①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
②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是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③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了中国的民族经济;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蹭,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为基本任务。
①中国要实现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必须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放出来,而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
②在战国时代以来的整个中国历史,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借以剥削农民的封建制度,是两千多年来主导性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民生活始终贫困的根源;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是这种封建经济,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必须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1927年国民党建立全国政权后,与国家政权结合、并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资本的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起来,成为这个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不同,中国的官僚资本不是建立在一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它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直接利用国家政权,一方面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他小生产者,一方面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兼并民族资本,而直接成为国家垄断资本的。中国官僚资本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军阀、官僚政府建立和加强军事独裁统治的过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答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主要体现在以下:
(1)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当时中国革命的前途焕然一新;
①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发展;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③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援助和避免走上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日标。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这是因为: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来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和意义来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