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上

【答案】方上是古代建筑学术语,是指秦汉起使用的陵墓形式,累土为方锥形而截去其上部。

2. 经幢

【答案】经幢是指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

3. 大木大式

【答案】“大木大式”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之一,另一种是“大木小式”,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4. 玄奘塔

【答案】玄奘塔是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玄奘和尚的墓塔,位于陕西长安县。其为唐朝楼阁式砖塔,平面方形,高五层,每层檐下都用砖做成简单的斗拱。斗拱上面,用斜角砌成的“牙子”,其上再加叠涩出檐。它是中国现存楼阁式砖塔中年代最早和形制简练的代表作。

5. 空心砖墓

【答案】空心砖墓是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的墓葬形制之一,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为中心,并逐渐辐射到临近地区,到东汉即告绝迹。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用空心砖堆砲墓室,墓道多为竖井式。空心砖墓的墓顶大致经历了由无顶(或木顶)到空心砖砌筑的平顶一一人字顶一一屋脊顶之类的发展演变;小砖墓最初也是无顶(或木顶)结构,到后来才出现了券顶、穹窿顶等不同的墓顶结构形式。西汉前期,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像木椁。到了西汉中后期,顶部往往砌成券顶,前壁做成门的样子,显得像房屋。墓室内的砖面上印有花纹和图像,河南洛阳西汉后期的个别墓里还绘有彩色的壁画。

6. 舍宅为寺

【答案】舍宅为寺是指北魏洛阳有很多佛寺是贵族官僚的宅邸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佛寺由此进一步中国化,把中国庭园式木架建筑和私家园林成为佛寺。

7. 九脊顶

【答案】九脊顶,清称歇山顶,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形式,屋顶上半部为两面坡,下半部为四面坡,是悬山顶与庑殿顶上下相交而成。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8. 举折屋面画法

【答案】举折屋面画法是中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举,是指屋架的高度;折,是指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使得的屋面横断面成折线。它的作用是使屋面呈一条凹形优美的曲线。举折越往上越陡,利于排水和采光。

9. 牌坊

【答案】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也有大者能达到五间、七间的牌坊。柱于之间架有横粱相连。粱的上面承接着镌刻有建坊目的之类文字的枋,枋上建楼,粱与柱相连的拐角处多有雀替,每根石柱前后都有依柱石夹抱。牌坊建在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等处,甚至是街旁、里坊、路口,既可作为种标志,也可用于褒扬功德、辟表节烈等。因此,牌坊分为:标志坊、功德坊和节烈坊。

10.偃师商城

【答案】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商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大城平面近长方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干条。在大城的西南部,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小城。大城、小城的建筑方法一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成。小城的年代早于大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期,邹衡先生认为是太甲桐宫。

二、简答题

11.以乾陵为例,简述唐代帝陵特点。

【答案】(1)利用地形

唐朝帝王陵墓主要在于利用地形,因山为坟。乾陵利用梁山的天然地形营建陵墓,梁山原分三峰,而北峰最高,南侧二峰较低,对峙左右,乾陵的地宫即位于北峰下。

(2)平面布局

唐朝帝王陵墓平面布局时山陵四周筑方形陵墙围绕,四面辟门,门外设石狮,四角建脚楼,陵前神道两侧有墓阙和人、兽雕塑。乾陵围绕地宫和主峰的陵墙界近方形,四面有门址,门外都有石狮,陵墙的四角有角楼。北门在阙址和石狮之外还有石马。陵内原有房屋约二百间,现在已不存在。

12.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特点。

【答案】摩尼殿建于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为隆兴寺内现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

的殿阁。其特点如下:

(1)殿平面呈十字形,面阔长七间(约35m ), 进深也是七间(约28m ),重檐歇山殿顶(后代重修),四面正中都出龟头屋。外檐檐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面阔和进深方向的次间都比梢间更为狭窄。檐柱也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已用普拍枋,阑额端部并伸出柱外作卷云头式样。四面正中设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建筑主体富于变化,主次分明,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此一例。

(2)下檐柱头铺作出双抄偷心造。上檐柱头铺作出单下昂(昂头部向下伸者),但耍头呈昂形;后尾出四抄(衬方头后尾也作成华棋式样)托明袱。补问铺作已用450斜棋,当心间二朵,次间一朵。

(3)除四面抱厦有门窗外,仅棋眼壁(嵌于二组棋之间的板壁,多用木板)略通光线,所以殿内采光及通风均欠良好。

13.简述中国古代橘扇门的基本组成。

【答案】榻扇门,又称格扇门、格子门,是安装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间带格心的门。唐代已有,宋、辽、金均广泛使用,明、清更为普遍。一般作建筑物的外门或内部隔断,每间可用四、

六、八扇。它由外框、隔心、裙板、绦环板及若干抹头组成。

(1)桶扇门由边挺、抹头等构件组成,早期的抹头很少。宋、金一般用四抹头,明、清则以

五、六抹头为常见。边挺和抹头表面可做成各种凸凹线脚,有的在合角处包以铜角叶,兼收加固及装饰效果。

(2)桶扇大致可划分为花心与裙板两部分。唐代花心常用直棂或方格,宋代又增加了柳条框、毡纹等,明、清的纹式更多,已不胜枚举。框格间可糊纸或薄纱,或嵌以磨平的贝壳。裙版在唐时为素平,宋、金起多施花卉或人物雕刻,是桶扇的装饰重点所在。

14.简述南越王墓。

【答案】1983年6月发现的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是汉代少数未被盗的诸侯王墓之一,形制结构和葬俗在西汉石室墓中最为突出和独特。

(1)整体布局

整座墓构筑在象岗山腹心深处,墓底距原来岗顶17米。全长10.85米,最宽处12.50米。南越王墓是竖穴与掏洞相结合的一座大型石室墓,平面呈“早”字形,由斜坡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

(2)墓室

墓室全部用砂岩大石板砌筑,墓道在南。墓室可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分为主室(含后藏室)和东、西侧室。前室部分随葬有礼器、车器、乐器、酒器、玩赏器和修简用器等,是“外藏室”,后室部分有墓主和左、右夫人的遗体、随身用品和庖厨用具,是“内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