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812公共政策分析之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外在创始型
【答案】外在创始型是指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释(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和扩散(通过一定方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首先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通过该模型创建的政策议程只是让政策问题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不意味着政府会不折不扣地按创始者的意愿做最后的决定。
2.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其内容主要有: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3. 组织理论
【答案】组织理论重视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特点和作用,认为组织是政策执行的关键,研究政策执行必须充分了解组织的运作。组织理论提出了以下基本观点:①组织是政策执行的主体,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执行的; ②不论是政策方案本身还是执行环节导致的政策成功或失败,都可以通过组织得到集中反映; ③组织的研究可以从政策执行角度反映公共政策的过程和特征。
4.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是指社会群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人福利的加总。福利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从个体的角度讲,福利是指个体从消费各种私人的或公共的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幸福感。而个人福利的加总也就是社会福利。简单地讲,“加总”是指综合各个分散的个体的意见从而得到总体的意见的过程。然而,也正是这一“加总”的过程使得“社会福利”成为一个复杂的、缺乏可操作性的概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在“加总”的具体方法上存在巨人的争议。然而面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的不同,加总的方式势必会引起较大的争议,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权数组合(除非回到所有人的权数都相同的简单加总方式),按照这种意见所得到的社会福利标准显然不同于一视同仁式的简单加总方式。
5. 政策影响
【答案】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6.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以下特征:①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②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③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④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⑤具有手段性的特点。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生活和政治权力通过特定的方式和途径养成社会成员权威人格和权利人格,从而形成思想文化的政治认同和道德权利的途径。政治社会化是特定社会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
二、简答题
7. 公共政策分析要回答哪些基本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问题简述如下:
(1)事实分析
是什么? 在什么时间与地点? 程度是什么? 事实的产生可能会改变问题所要达到的价值。事实分析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人们往往按照经验的方法,对客观现实进行一定因果关系的描述性研究,比如人们可能真实地描述公共费用的多少以及使用情况等。由此提供给政策分析的信息,往往是描述性信息。所以事实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实际,排除一切主观干扰。
(2)价值分析
因为什么? 为了谁? 应优先考虑什么? 价值是问题能否解决的主要检验标准。公共政策中的价值分析,主要是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政府所做的事业是社会的公共事业,基本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公共政策的倡导、评价功能,决定了价值研究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突出地位。与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出,人的全部活动都是在追求着某种价值目标,价值目标越大,越是同活动主体的需要相一致,人们所激发的潜能越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价值取向,为社会的不同群体的实践活动提出行动导向。离开了导向,就失去了政策存在的意义。
(3)规范分析
应该是什么? 应该怎样做? 政策执行的结果是要达到所谋求的价值与利益。规范一般是指规则、
标准或尺度。社会规范或行为规范,是指人们为实现其理想,根据特定的观念制定的供一个社会群体诸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它限定人们在一定环境中应该如何行动。人们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规范研究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学规范、道德规范、审美规范、宗教规范、法律规范等。很显然,这些规范形式及内容,均在政策的制定与政策内容中,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比如,法律是一个用来实现某些价值的规范体系。它用一种强制性命令对逆向行为进行制裁,从而达到有效地限定人们行为的目的。政策虽不是法律,但与法律一样,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与一般的道德规范不同,政策更多的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4)可行性分析
是否行得通? 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 需要确定客观现实中的能力与可能。可行性分析,是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述客观现实的基础是否具备了条件与能力。在政策分析中,可行性分析的重要的方面,表现在政治、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上。
(5)利益分析利益如何分配? 利益究竟分给谁? 这是政策分析的归宿。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原则,否则会失去政策存在的必要性。
这五类分析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8.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它们各自考虑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简述如下:
(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
社会现实中的某个问题怎样成为公众在政治上注意的对象? 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如何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是什么? 不同的政策问题主要采用哪些分析方法? 建立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
建立政策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现政策方案的目标是什么? 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怎样对所选择的政策方案优化? 什么利益群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 政策方案是怎样被正式通过和颁布的? 正式通过的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
有效的政策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在政策实施中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措施? 这些行动措施对政策内容产生了何种影响?
(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影响? 由谁去评价政策结果? 政策评价的结果是什么? 政策是继续执行、发展还是终止?
9. 试评价精英分析模型。
【答案】(1)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掌握统治权的精英人物决定,并由行政官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