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大学政法学院64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假象

【答案】假象与事物的本质不一致的现象,一般称为假象。

2. 发展

【答案】发展是指在承认现实运动具有三种不同方向的前提下,揭示现存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整体趋势的范畴,其着眼点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指事物上升的运动。①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因素,继承了旧事物中某些合理的因素,添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因素,并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己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因而必然产生; 旧事物的结构和功能由于不能适应己经变化了的环境,因而必然灭亡。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 ②发展的方向性通过发展的过程性体现出来。一切都处在过程之中。每一事物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运动过程,每一事物都有其生成与灭亡的过程,而生成与灭亡意味着事物的个体存在过程从属于另外一个过程。

3. 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4. 辩证法

【答案】辩证法是指同形而上学思想相对立的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思想。辩证法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①古代的辩证法带有自发的朴素的性质; ②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提出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一系列范畴; 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使辩证法在其历史发展中第一次成为真正科学的形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反映,它又是认识的规律,因此,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认识论,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

5. 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不仅同一事物中的各个矛盾是不平衡的,而且同一矛盾双方的

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在事物内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力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6. 《反杜林论》

【答案】《反杜林论》集中反映了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8年出版。该书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做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该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经验主义观点,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它从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上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而且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7. 两点论

【答案】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小忽略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8. 物质交往

【答案】物质交往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发生的交往,它既是物质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又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

9. 绝对主义真理观

【答案】绝对主义真理观是指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它把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凝固化,使之变成僵死的教条。

10.条件

【答案】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周围的其他事物,这些事物就是这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二、简答题

11.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答案】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旧哲学,他们掩盖其阶级实质并局限于抽象的理论主题,只要求在理论上解释世界。

(1)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旧唯物主义泛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各种唯物主义,如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等。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不完备的。具体表现为:

①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原始的实体即原子,认为它具有广延性、不可分性、不变的质量、运动等特性。这实际上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用物质系统某一层次的某种具体形态(如机械运动)或某种属性来定义物质,把它归结为万物的本原,不了解哲学的物质范畴应是概括物质世界所有层次、一切运动形态和共同属性的最高抽象。

②关于存在着某种“物的不变的实质”和“终极的、绝对的实体”的猜测,也带有某种先入之见和主观武断的性质,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这种思想方式不了解运动、发展、变化是世界的本质,而是企图找到不变的终极形态。

③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不彻底、不完备的,它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因而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不能解释社会运动的物质性。因此,旧唯物主义每每在接触社会历史领域的问题时,就滑向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哲学的缺陷

①现代哲学唯心主义为了否认世界的物质性,宣扬精神一元论。

②唯心主义者继承贝克莱的思想,直接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说物质是“无”,完全否定了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③歪曲现代物理学的成就,用相对主义的诡辩方法来否定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3)评述

全部旧哲学一一无论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完全不了解作为“感性活动”的人类实践。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个著名论断,引导了一场哲学史上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科学的实践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旧哲学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决定性奠基的确切标志。

12.如何理解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答案】(1)时空的无限性

①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时间是无始无终的,其特性是一维性,时间无论向后追溯多远,没有开端; 无论向前探索多久,没有尽头,永远不存在“无时间”的状态。

②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它的广延性、伸张性是无限的,空间无论从哪一点出发,沿着前后、左右、上下延伸出去,永远不会达到尽头。

(2)时空的有限性

①时间的有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存在的每一具体事物,其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的,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毫无例外会走向灭亡。

②空间的有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每一具体事物占有的空间位置总是有限的。

(3)时问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