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802经济学二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收益
【答案】边际收益是指厂商单位销售量变化所引起的总收益变化,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ΔTR/ΔQ 分别为总收益和销售量的变化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论单个厂商的销售量如何变化,其单位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所以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也就是平均收益。因此,平均收益曲线同时也是边际收益曲线,即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完全重合的。
2. 微观经济学
【答案】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二、简答题
3. 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案】(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①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②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③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
(2)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
①从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消费者都会调整对商品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既然各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消费者购买任意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全体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
②从生产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整要素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单个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每个生产者都会调既然各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意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要素价格比。因此,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③从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
(3)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
4. 假定反映单个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单个消费者的月收入为4000元,食品的价格为40元,每月的食品消费支出为1600元,即单个消费者处于图中的均衡点E 。如果政府计划将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由I 1提高到I 2。
(1)政府为达到此目的可采取哪几种方案? 试加以说明。
(2)比较并说明这些方案的利弊。
图
【答案】(1)根据题意,在横轴为食品数量和纵轴为收入数量的坐标图中,起初单个消费者处于无差异曲线I 1和预算线AB 的相切点E ,即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单个消费者拥有40单位食
品和2400元货币。
(2)政府为了将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由I 1提高到I 2,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案。
①第一种方案是由政府承担食品价格的二分之一。在此方案下,从图中可见,消费者购买食品支付的实际价格为20元,预算线由AB 旋转为AB ′,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AB ′相切于F 点。在均衡点F ,单个消费者拥有食品80单位和货币2400元,单个消费者为80单位食品只支付现金1600元,另外1600元由政府承担。
②第二种方案是政府直接给单个消费者发放现金,进行收入补贴。在此方案下,从图中可见,单个消费者的预算线由AB 平行移动到JK ,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JK 相切于G 点。在均衡点G 单个消费者拥有食品55单位和货币3000元。由图可见,政府为此方案在单个消费者身上花费了1200元。
比较以上两种方案,可知它们各有利弊。具体地说,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单个消费者的食品消费量比第二种方案多25单位,但第‘种方案使得政府对单个消费者的现金支付比第二种方案多400元,这样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提高单个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即表现为提高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要促进消费者的食品消费量,那么,政府可能宁愿采取财政负担较重的第一种方案。据此,政府既可提高单个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又可通过食品需求量的更大增加来促进食品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保护和促进农业的发展。
三、计算题
5. 假定肉肠和面包卷是完全互补品。人们通常以一根肉肠和一个面包卷为比率做一个热狗,并且已知一根肉肠的价格等于一个面包卷的价格。
(1)求肉肠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2)求面包卷对肉肠的需求的交叉弹性。
(3)如果肉肠的价格是面包卷的价格的两倍,那么,肉肠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面包卷对肉肠的需求的交叉弹性各是多少?
【答案】假设肉肠的需求量为X ,面包卷的需求量为Y ,二者的价格分别为P X 、P Y 。
(1)由于假定肉肠和面包卷为完全互补品,则有X=Y,根据P X =PY ,有P X X=PY Y 。假定消费者在肉肠和面包卷,即热狗上的消费总额为I ,则P X X+PY Y=I,
可以解得肉肠的需求函数为
。 肉肠的需求交叉弹性
(2)根据(1)易知。 ,则面包卷对肉肠的需求交叉弹性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