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外语学院830文学综合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王孟韦柳
【答案】“王孟韦柳”是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和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为唐代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而发展成独特的唐代山水田园诗歌流派的代表。这四人的遭遇、诗风并非完全相同,但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都有较高的独特成就,并且在艺术风格上有某种相同或相近之处。干维是朝廷清贵,晚年山居消闲,诗的题材较广,有清新典雅、意境优美等多种风格; 孟浩然是济世之心不遂,退而隐遁,集中地写山水田园诗,其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韦应物做地力一官吏,比较关心民生,既有涉及社会方面的诗,也有写闲适境界的诗; 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集团失败,长期被贬滴,其诗主要抒发愤激不平之情,也有一部分山水诗。
2. 四声猿
【答案】《四声猿》是明代徐渭的一组杂剧。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更属断肠之歌,故其名奠定了全剧的基调。这组杂剧分别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全称为《狂鼓吏渔阳三弄》(一出),《玉禅师翠乡一梦》(二出),《雌木兰替父从军》(二出),《女状元辞凰得凤》(五出)。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被誉为“明曲第一”。其中《狂鼓史》成就最高,是典型的单折短剧。《四声猿》中有徐渭才华难展的悲哀,其表情酣畅淋漓,艺术上有独创之处,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3. 神魔小说
【答案】神魔小说是古代小说的类别名,以其内容主要讲神魔之争而得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始标其名,并认为它是明朝小说创作的两大主潮之一。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传》《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小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创作了大量此种类型的文学名著。
4. 汉乐府
【答案】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深受《诗经》、楚辞的影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语言朴实,表现手法丰富。汉乐府民歌以叙事为主,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在形式上,汉乐府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特别是五言诗,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5. 太康文学(太康之风)
【答案】“太康文学”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小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画,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太康诗风“繁褥”特征的主要表现为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这一时期诗坛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但除左思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内容,成就较高外,大都有形式主义倾向,内容稍显贫乏,追求词藻的华美,注重艺术形式技巧。
6. 元曲四大家
【答案】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四大家都不求仕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联系密切。其代表作品大都能真实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思想内容深刻,生活气息浓烈,且与舞台演出结合紧密,人物语言生动形象,戏剧冲突集中、紧凑。四人中,关汉卿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我国古代戏剧的奠基人。
二、简答题
7. 简述辛派词人的艺术特色。
【答案】辛派词人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代表词人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辛派词人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1)雄豪悲壮的意境
作为辛派词人先驱的张孝祥,以诗人之句法抒发壮志豪情。其著名的《六州歌头》是南渡以来词坛上包容量最大的一首壮词。其指陈时事的纵横捭阖和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是辛派词人的先导。辛派词人的词作大多宏大开阔、雄豪悲壮。其词多战争意象,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尽显豪情意兴。
(2)多种创作手法的运用
辛派词人好用比兴,好用典,“掉书袋”,好以文为词; 多议论,以散文句法、章法入词,甚至用对话入词。辛派词人陈亮,以文为词,擅长议论。常常用词来表达他的政治军事主张,其词所论时事往往可以跟他的政论文相互印证。辛派词人继承和发扬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创作主张,打破文体之间的界限,丰富了词的创作手法。
(3)刚柔兼济的风格
陆游是辛派词人的中坚。陆游才气超然,擅长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他的词兼容各家之长,形成刚柔兼济,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辛派词人或雄豪悲壮,或婉约含蓄,或清新明丽,或庄或谐,词风丰富多变。
(4)散文化的语言
辛派词人在创作时受到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影响,填词时用词较少顾忌,多典故、俗语、成语,比如《论语》《孟子》中的句子、药名等皆入词。
综上所述,辛派词人受辛弃疾的影响,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上多有继承和发展。他们的词作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叹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促进了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8. 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答案】《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丰富的寓言故事成为说理散文的闪光点,它也是先秦诸子寓言故事之大成。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寓言故事的独立性:寓言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寓言在《战国策》《孟子》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只是偶一用之,在《庄子》中虽连篇累犊,但都为阐明一个中心思想,寓言仍只是议论说理文的一部分,充当说理论辩的一种手段或叙事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文学体裁。到了韩非,才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并将它们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如《内外储说》《说林上下》即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寓言故事集。韩非寓言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细节丰富,显示出高超的文学技巧。
(2)寓言故事的现实性:题材植根于现实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有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也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韩非的寓言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他让历史人物说话,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使之反映自己的思想观点。题材的平实,使韩非寓言不像庄子寓言那样恢诡橘怪,但韩非寓言在艺术上并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3)“寓言群”形式的创立
例如,《内储说上》的论述中心是“七术”,为此韩非用了四十九个寓言故事来晓喻“七术”的内容。《内储说下》的中心是“六微”,也用了五十个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集的出现,说明寓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己开始脱离散文母体,取得了独立存在的形式。韩非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他收集、整理和创作寓言是为宣传他的法制思想服务的,体现了其法家的思想。在《外储说》四篇中,使用寓言一百一十多个,从二十个方面宣扬了封建专制的法制和权术,成为中外寓言史上罕见的奇迹。
(4)寓言故事的思想性:其表现出的哲学智慧是韩非寓言思想深度的反映
寓言故事是设喻说理的寄托平台。韩非的寓言常蕴含着深刻明切的哲理,他可以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推演出重大的道理。成语“自相矛盾”出自寓言“鬻矛与盾”,是韩非矛盾学说的寓言体现。韩非对于逻辑性有着严密的要求,虽然韩非的主观意图是说明法治与礼治的根本对立,着意批判儒家宣扬的礼治思想,为法治战胜礼治制造理论根据,但它确实客观地揭示了当时儒法两种思想根本对立的现实。
(5)体现出朴素辩证法思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