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43中国史综合之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东西文化论战
【答案】东西文化论战是指五四运动前后关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特点、性质及相互关系问题的思想学术论争,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主要集中于比较东西文化优劣、东西文化能否调和及东西文化如何结合的实践问题。这场大论争尽管无法解决提出的所有问题,但争论本身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科学与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作出了贡献。
2. 《伊犁条约》
【答案】《伊犁条约》是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8年6月,清政府派崇厚前往俄国谈判索还伊犁的问题。崇厚在沙俄的胁迫愚弄下,于1879年10月2日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清政府拒绝批准该约,改派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前往俄国改订条约。经过半年多的反复交涉,双方代表于1881年2月在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根据这一条约,中国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取消了崇厚所订条约中割让特克斯河流域和松花江航船到伯都纳等条款,但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以南以北两岸的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被划归俄国。
3.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分析20世纪20年代湖南农民运动的一篇重要著作,发表于1927年3~4月的《战士》周报。文章强调农民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对中国农村的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做了具体的分析,指出占农村人口70%的贫农,才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湖南农民考察报告》从对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的分析中,提出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4. 预备立宪
【答案】预备立宪是清末仿行资产阶级宪政的活动。主要步骤为:①1905年派遣载泽等五大臣
;,出洋考察政治;②1906年9月1日颁布《宣示预备立宪上谕》③1908年7月颁布《咨议局章程》
筹设各省“采取舆论”的咨议局,同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④1909年8月颁布《资政院章程》,开始正式筹设资政院。1910年10月召开资政院第一次常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又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
5. 《中国之命运》
【答案】《中国之命运》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著,并于1943年3月发表,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理论依据。《中国之命运》公开提出反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暗指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新式封建与变相军阀”,该书比较完整地表述了蒋介石集团的立场、观点及内外政策。《中国之命运》也是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新一轮反共的舆论准备。蒋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心理、伦理、社会、政治、经济五项建设,并在书中重复了对力行哲学的叙述,认为此哲学为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中国之命运》是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宣言书,也是中国法西斯主义的代表作。
6. 中华革命党
【答案】中华革命党是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在日本东京的部分国民党员组建中华革命党,目的是讨伐袁世凯,铲除帝制,维护约法,恢复国会,重建共和。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建成中国国民党。
7.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8. 抗战建国纲领
【答案】抗战建国纲领是指1938年3月29日~4月1日,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纲领性文件,系统阐述了国民党的抗战政策。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精神,为世界之和平与正义奋斗,否认及取消日本在中国领土内以武力造成之一切伪政治组织及其对内对外之行动。军事上,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训练全国壮丁,补充抗战部队,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在敌后发动游击战等。政治上,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加强地方机关建设,改善各级政治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严惩贪官污吏等。经济上,强调经济建设应以军事为中心,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实行计划经济,扩大战时生产。指导民众运动进行抗战动员,保护人民自由权利,改善战时教育等。
9. 《申报》
【答案】《申报》是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的商业报纸。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09年,《申报》由美查公司转入国人之手。买办席子佩接手后,由于经营不善,于1912年5月转让给张赓、史量才、应季中、赵竹君等五人,由史量才任总经理。此后二十余年,史量才作为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孜孜于经营《申报》。1911年创办的《自由谈》是它的著名副刊。1949年5
月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
10.洪宪帝制
1915年12月12日,【答案】洪宪帝制是1915至1916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
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同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二、论述题
1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地传播?
【答案】(1)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觉悟有很大提高,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科学的精神武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也就是说,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深厚的阶级土壤,接受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内在的政治要求。只有借助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才能从自在的阶级转化为自为的阶级,进而担负起革命领导阶级的时代使命。正是在这种势态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得以真正广泛的传播,并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2)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有力地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各种学说竞起争鸣的形势下逐渐以它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先进的知识分子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走上了彻底反帝的道路,很自
然地把中国的命运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努力去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探寻新的救国道路。
(3)1919年7月,苏俄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南北政府的宣言》,宣布无条件将沙皇政府在中国掠夺的一切权利一律放弃,支持中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这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
12.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义。
【答案】为了加强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争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共产党于1942年开始进行整风运动。
(1)整风运动的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的步骤是,首先认真学习研究文件,掌握思想武器,然后联系实际检查思想、检查工作,开展自我批评和互相批评。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思想总结。接着开展对于自己所在地区和部门的工作的检查。以后又发展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地研究和总结党的历史上的、特别是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经验教训,分析错误的内容和产生错误的环境及社会根源、历史根源,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