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综合题

1. 假定有一种双绞线的衰减是

减降低到多少?

【答案】使用这种双绞线的链路的工作距离为:

如果要使这种双绞线的工作距离増大到100公里,则应当使衰减降到

2. 什么是最大传送单元MTU , 它和IP 数据报首部中的哪个字段有关系?

【答案】在IP 层下面的每一种数据链路层都有其自己的帧格式,其中包括帧格式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这称为最大传送单元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 )。当一个IP 数据报封装成链路层的帧时,此数据报的总长度(即首部加上数据部分)一定不能超过下面的数据链路层的MTU 值。当数据报长度超过网络所容许的最大传送单元MTU 时,就必须把过长的数据报进行分片后才能在网络上传送(见后面的“片偏移”字段)。这时,数据报首部中的“总长度”字段不是指未分片前的数据报长度,而是指分片后的每一个分片的首部长度与数据长度的总和。

3. 什么是重放攻击,怎样防止重放攻击?

【答案】入侵者C 可以从网络上截获A 发给B 的报文,C 并不需要破译这个报文(因为这可能很花很多时间)而可以直接把这个由A 加密的报文发送给B ,使B 误认为C 就是A ,然后B 就向伪装是A 的C 发送许多本来应当发送给A 的报文,这就称为重放攻击。C 甚至还可以截获A 的IP 地址,然后把A 的IP 地址冒充为自己的IP 地址(这叫做IP 欺骗),使B 更加容易受骗。

为了防止重放攻击,可以使用不重数。不重数就是一个不重复使用的大随机数,即“一次一数”。在鉴别过程中不重数可以使B 能够把重复的鉴别请求和新的鉴别请求区分开。

4. 无线城域网WMAN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现在已经有了什么标准?

WMAN 的主要特点是可扩展、【答案】长距离、大容量,可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接入(固

定的、移动的、便携的)。

已有标准包括:IEEE802.16d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IEEE802.16e 支持移动性的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

5.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案】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

速率: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

第 2 页,共 20 页 (在1kHz 时),若容许有20dB 的衰减,试问使用这种双绞线的链路的工作距离有多长,如果要使这种双绞线的工作距离增大到100公里,问应当使衰

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吞吐量:吞吐量(Throughput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Delay 或Latency )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之和,即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十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

往返时间RTT :它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6. 服务集标识符SSID 与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 有什么区别?

【答案】SSID (Service Set Identifier )AP 唯一的ID 码,用来区分不同的网络,最多可以有32个字符,无线终端和AP 的SSID 必须相同方可通信。无线网卡设置不同的SSID 就可以进入不同网络,SSID 通常由AP 广播出来,通过XP 自带的扫描功能可以查看当前区域内的SSID 。出于安全考虑可以不广播SSID , 此时用户就要手工设置SSID 才能进入相应的网络。简单说,SSID 就是一个局域网的名称,只有设置为名称相同SSID 的值的电脑才能互相通信。

BSS 是一种特殊的Ad-hocLAN 的应用,一个无线网络至少由一个连接到有线网络的AP 和若干无线工作站组成,这种配置称为一个基本服务装置BSS (Basic Service Set)。一群计算机设定相同的BSS 名称,即可自成一个group , 而此BSS 名称,即所谓BSSID 。

7. 试将数据进行base64编码,并得出最后传送的

【答案】

8. 报文的保密性与完整性有何区别?什么是MD5?

【答案】(1)报文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保密性的特点:即使加密后的报文被攻击者截获了,攻击者也无法了解报文的内容;

完整性的特点:接收者收到报文后,知道报文没有被篡改或伪造。

(2)MD5是RFC1321提出的报文摘要算法,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对任意长的报文进行运算,然后得出128bit 的MD5报文摘要代码。算法的大致过程如下: ①先将任意长的报文按模计算其余数(64bit ),追加在报文的后面;

②在报文和余数之间填充1〜512bit ,使得填充后的总长度是512的整数倍。填充比特的首位

第 3 页,共 20 页 数据。

是1,后面都是0;

③将追加和填充后的报文分割为一个个512bit 的数据块,512bit 的报文数据分成4个128bit 的数据块依次送到不同的散列函数进行4轮计算。每一轮又都按32bit 的小数据块进行复杂的运算,一直到最后计算出MD5报文摘要代码(128bit )。

这样得出的MD5代码中的每一个比特,都与原来报文中的每一个比特有关。

第 4 页,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