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10政治学综合一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绝对君主制

【答案】绝对君主制又称专制君主制,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在这种制度下,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所盛行的政体形式。古代的罗马帝国是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典型。在封建社会,专制君主制政体成为典型的、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与中央集权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许多东方国家,专制君主制是在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在西欧,各国在封建社会的末期,王权得到加强,随着民族统一的任务的完成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等级代表会议的权力也就严重削弱,甚至完全被国王撇在一边而停止召开,贵族君主制也就经过等级君主制而发展成为专制君主制。

2. 政治科学

【答案】政治科学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的经验研究,它注重对于实际政治状况的客观描述和阐释。政治科学的内容包括对政治生活的事实性判断和描述,对某种政治现象的因果分析,对政治概念和命题与政治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分析。

二、简答题

3. 简述西方国家多党制的含义、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当今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典、瑞士等国。

(1)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又称“多党并立制”。

(2)多党制的类型

①国内多个政党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因此,执政党或者是偶然在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或者是联合获得选举多数的几个政党的联盟。这方面的典型是法国和意大利。

②国内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是其中一个政党的力量长期占压倒优势,并且处于单独执政的地位。这方面的典型是1955-1992年期I}可的日本。

(3)多党制的特点

①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少则五六个,多则上百个。各个政党

的社会背景和利益基础十分复杂,呈现出阶级、民族、种姓等全面分化,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局面。

②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由十党派众多,而政府的组成又取决十党派竟选机制作用的结果,多党制国家中某一政党要赢得多数选票相当困难,因而常常由政党联盟组成政府,这种政党联盟很不稳定,一旦破裂,即造成政府危机。频繁的政府更迭,对社会政治不断产生冲击,造成了连续的政局动荡。

③政党不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不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由于多个政党势均力敌,因此,为了在选举中获得多数,各主要政党之间往往结成特定的政治联盟,并且在选举获胜后由组成联盟的各政党瓜分内阁职位。在具体政治过程中,这种联盟又随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

三、论述题

4. 试述国体与政体的辩证关系。

【答案】国体与政体是关于国家问题的一对概念。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又离不开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又不能脱离内容。

(1)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政体。国体决定着一个国家由哪个阶级来统治,因此,与政体相比,国体不能不占首位。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在一定的国体下,政体的形式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国家的阶级本质从根本上决定着政体的选择和采用,现实政治中的政体都是依附于一定的国体,为一定的国体服务的。一个国家采取和选择何种政体,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一定的政体必须适合一定的国体,当国体发生变革时,政体也就会发生变化。

(2)没有一定的形式,内容也就会变成虚幻、空廓的东西。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如果没有适当的政体,统治阶级就无法组织和巩固自己的国家机器,无法体现和保持国家的性质。因此,也不能只讲国体,而忽视政体。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要根据统治的需要来设计国家权力的结构,确定最高政权机关内部的权力分配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新兴社会力量的出现,在酝酿社会革命的同时,往往也会伴随着关于政体的辩论和探索。当社会革命终于发生时,往往不改变政体就不能建命新的国体,因此,当新兴阶级取得政权后通常都要采用新的政体。而且,在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关于政体的争论,往往成为不同政治力量之间斗争的焦点,关十政体的选择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中的首要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流血斗争,成为引发革命的导火线。政体作为国家的外部形态,并非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它在实现和保证统治阶级的地位和权力、增强政权的统治能力方面具有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国体和政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是由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必须根据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则来设计和安排。但是,它们一般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在国家形式中也不是完全被动或者可有可无的,政治体制的改进和调整,也会对根本政治制度的实现、巩固和完善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民主党

【答案】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民主党”当时在法国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社会党”指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两者联盟,合称社会民主党或民主社会党。1869年德国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大都用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

2.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二、简答题

3. 简要分析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政治认识的过程首先是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①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这种社会政治条件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中,这就规定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②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可能通过自身的政治实践而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政治知识,也可能通过教育和学习等方式获得前人和他人从事政治实践所总结出来的间接的政治经验和知识。而这两种途径都以人们的政治实践为前提的。同时,人们的政治认识随着政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政治实践的深化而深化。

③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人们的政治实践及其后果,是人们检验、坚持、调整乃至改变政治认识的唯一标准。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一种,它与其他类型社会化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政治性。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动因、内容和后果等方面:

①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为了适应、参加或改变政治生活和政治现实而从事政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