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13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强制性工具

【答案】强制性工具又称指导性工具,是指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使用该工具,没有给目标群体留下多少自由决定的余地,具体的形式有: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

2. 系统思想

【答案】系统思想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应该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从整体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有系统、组成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3. 政策方案评估

【答案】政策方案评估是指在政策方案出台以前,对各种备择方案的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各个方案的优劣,主要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评估的过程。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4. 非正式评估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5. 内部评价

【答案】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内部评价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价和由专职评价人员实施的评价。就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自己实施的评价而言,这类评价的评价主体对政策的全过程具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这有利于评价活动的展开; 同时,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结论,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与实现方案迅速地做出调整,使评价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

6. 政策影响

【答案】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7.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是指社会群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人福利的加总。福利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从个体的角度讲,福利是指个体从消费各种私人的或公共的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幸福感。而个人福利的加总也就是社会福利。简单地讲,“加总”是指综合各个分散的个体的意见从而得到总体的意见的过程。然而,也正是这一“加总”的过程使得“社会福利”成为一个复杂的、缺乏可操作性的概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在“加总”的具体方法上存在巨人的争议。然而面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的不同,加总的方式势必会引起较大的争议,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权数组合(除非回到所有人的权数都相同的简单加总方式),按照这种意见所得到的社会福利标准显然不同于一视同仁式的简单加总方式。

8. 市场

【答案】市场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问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一般地,将市场称作第二部门。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是现代社会中私人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②它由各种正式的私人组织(企业)组成; ③市场中的私人组织(企业)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④分散决策和基于互利的自主交易是市场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模式。

二、简答题

9. 中国各级政府正在进行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有何意义?

【答案】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还在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这些问题导致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限制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诀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2)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促使各级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促进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妥善协调各力一面的利益关系; 有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在维护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3)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举措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4)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规范审批权和审批行为,有助于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10.简述目标管理的基本形态与实施。

【答案】目标管理是指由参与管理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管理系统。

(1)目标管理的基本形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①目标设定(goal setting )。每一位行政人员应与其管理者对于工作的结果达成协议,然后以书面形式将组织目标、单位目标与个人目标分别旱现出来,分清相互之间的关系及排定优先顺序。

②预算(budgeting )。目标的达成与资源配置相联系,通过预算以金钱的形式将目标予以落实。

③自主性(autonomy )。自主性乃是目标执行过程中赋予组织成员适当的权力与责任,使其在执行目标时,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及活动,依其自定的工作方式,主动解决问题,并对结果负责。

④反馈(feedback )。反馈在目标管理中居于重要地位,通过信息的反馈以保证目标能如期达成或适当修正。

⑤奖赏(payoffs )。基于激励原理,为促进日标的达成,奖赏系统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缺乏适当的奖赏,目标管理亦不会成功。

(2)目标管理的实施:

目标管理一般分为计划阶段(目标设定与行动方案的规划)、执行阶段、检查阶段以及检讨与改进阶段。为了发挥目标管理的潜在优势,防止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其实施的应遵循一定的指导刚纲领,该纲领包括:

①目标管理与生产力改善方案必须仔细规划。在任何目标管理方案实施之前,都应在有限的范围先行适用。

②方案的参与者必须事先准备。为保证目标管理能够发挥出功效,参与人员必须对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