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倾注平板法,错误的是() A.可用于尿液、牛乳等标本的计数。 B.所用培养基预先灭菌后溶化。 C.先取一定量标本加入无菌平皿内,再加入培养基混匀。 D.先取一定量标本与培养基混匀后,再倒入无菌平皿内。 E.培养基温度以50℃左右为宜。
女性,26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6×1012/L,白细胞5.5×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25×109/L若确诊首先应进行() A.出血时间测定。 D-二聚体测定。 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 骨髓象检查。 血vWF测定。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5岁。性功能减退2年,视力下降6月。既往体健。体检:神清,皮肤细腻,毛发稀疏。视力左眼0.3,右眼0.5,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5mm,对光反射稍迟钝,双颞侧偏盲,双眼底视神经乳头原发性萎缩,余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患者出现上述情况,作何处理?提示:术后第1日患者尿量300ml/小时,尿比重1.002() A.口服卡马西平。 口服双氢克尿塞。 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 静滴地塞米松。 口服弥凝。 肌注长效尿崩停。 口服安体舒通。
血液感染检查成人静脉采血量为() 10~20ml。 5~10ml。 3~5ml。 <10ml。 >20ml。
患者男,39岁,“发热伴右上肢疼痛1周”入院。入院查体:Bp120/72mmHg,体温40℃,心脏和两肺查体未见异常,脾稍大,在手、足背皮肤有直径1~4mm的出血红斑,部分淤点成群,甲床下线状出血,右上肢触痛明显,右桡动脉搏动消失。入院后体温39~40℃,持续1周左右,血常规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首先考虑的主要诊断是() A.SLE。 B.闭塞性脉管炎。 C.感染性心内膜炎。 D.伤寒。 E.类风湿关节炎。
男性患者,25岁。早晨起床时发现四肢乏力,双下肢明显,持续1天后症状消失,发病前有饮酒史,既往曾发作2次。每次发作腰穿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无异常发现。体检: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低,感觉正常此病常合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