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313历史学基础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七千人大会

【答案】七千人大会是指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七千人大会虽然未能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纠正“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动员全党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2. 国民会议运动

【答案】国民会议运动是孙中山晚年接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事和平救国而唤起民众的一次全国性的政治运动。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应邀北上主持大计,并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应先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统一与建设。国民会议运动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夺取解决国事权利的斗争,广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中国共产党支持孙中山北上,并于11月发表宣言,指出在全国正式政府未成立前,国民会议预各会议应该是号令全国的总机关。这个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于是国民会议运动汇合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

3.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分析20世纪20年代湖南农民运动的一篇重要著作,发表于1927年3~4月的《战士》周报。文章强调农民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对中国农村的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做了具体的分析,指出占农村人口70%的贫农,才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湖南农民考察报告》从对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的分析中,提出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4. 八一宣言

【答案】八一宣言是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名义于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通称。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种的大祸追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全国人民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或利害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最后号召全民总动员,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5. 史迪威事件

【答案】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国民政府在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及有关问题上发生矛盾斗争,美国总统罗斯福应蒋介石要求从中国战区召回史迪威,此为史迪威事件核心。其经过大致为:1942年1月,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宣布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同年3月,美国派遣史迪威中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辅佐蒋介石指挥抗战。但双方因职务、个性和战略见解的不同而屡生摩擦。由史迪威指挥的缅甸战役失败后,蒋介石萌生了撤换他的念头,而史迪威认为,战败的责任应由国民党将领承担。此后两人矛盾愈演愈烈,1944年双方最终摊牌,美国政府不得不召回史迪威。

6.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中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7. 联省自治

【答案】联省自治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胡适。他们认为,中国的乱源是中央政府权力太大,导致地方争夺,军阀混战,主张扩大地方和民众权力,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这种思潮被一些地方军阀拿来作为巩固地盘和对抗中央政权的理论基础,并发起联省自治运动。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联省自治运动随之结束。

8. 中共三大

【答案】中共三大是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中心仟务是讨论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共三大的不足在于,对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土地问题和建立革命军队问题都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9. “四清”运动

【答案】“四清”运动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1963年至1966年先后在农村和少数城市工矿企业及学校等单位开展的一次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该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过分重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打

击。1965年1月,党中央对“四清”运动中的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却又错误地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顿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些观点和口号,成为文革把矛头指向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的理论根据。

10.少年中国学会

【答案】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著名社团。1918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人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学会在1923年以后出现分化,其中的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11.西原借款

【答案】西原借款是1917~1918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之间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1917年,日本寺内正毅内阁顾问西原龟三以私人身份六次来华,同中国交通总长曹汝霖等经办八次借款,一般称为“西原借款”。通过这些借款,日本攫取了中国东北和山东的铁路权和矿产、森林资源开采权。

12.五五宪章

【答案】五五宪章是1932年12月国民党为回应民间的宪政要求,于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由立

1933年1月,1936法院起草的宪法草案。立法院正式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案前后七易其稿,

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称“五五宪草”。宪草计8章147条,其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行使政权之国民大会,总统集权的五院制中央政府,对人民之自由权利采取法律限制主义。

二、论述题

13.分析共产党内“左”倾错误一再出现的原因。

【答案】共产党内“左”倾错误一再出现的原因如下:

(1)中国共产党还处于成长阶段,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还不够成熟。

02)1930年各大军阀混战,红军和根据地有很大发展,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组织和工作也有相当恢复。这种有利的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重新点燃了党内的“左”思想。

(3)党内领导人对中国革命形势、性质、道路、政策等基本问题作出了错误的分析和规定。1930年李立三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使“左”倾错误第二次在党中央占了统治地位。“立三路线”便是一种以冒险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

(4)共产国际的干预使党内“左”倾错误一再延续。1931年召开六届四中全会,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又开始统治中央。王明的冒险主义比立三路线更加“左”倾,形式也更加完备。